旋梭的钩线时间与缝纫性能
旋梭的时间位置与缝纫性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1、断线
当旋梭的钩线时间位置延迟并超过极限时,断线就增加。在使用中我们可以感觉出棉线与合成纤维线,棉线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使用而不断线,但是当旋梭钩线的时间位置延迟过长时,棉线的断线率就多。旋梭合适的钩线时间位置一般是在2.0mm~2.6mm之间。
2、缝线的张力与松紧
当旋梭钩线时间延迟时,缝线的张紧就逐渐变得松弛,与棉线相比较,合成纤维线张紧性能较好,因为它拉长后容易回原到正常情况。缝线的张紧就是面线被收紧,缝料的反面出现面线。
3、浮线环
当面线的张力较小时就会出现浮线环现象,即缝料背面出现像毛巾状样的针迹。同面线的收紧一样,棉线与合成纤维线相比更易产生浮线环。随着旋梭时间位置的延迟,浮线环现象将减少。
4、跳针
跳针与线环的形状和机针与梭尖的相互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线环的形状随缝线的性质、机针的形状及机针的提升量而变化。棉线和合成纤维线形成的线环是不同的。棉线形成的线环较为稳定;而合成纤维线形成的线环则很不规则,如:线环向下拉长靠向机针,并向后鼓起,会产生线的扭曲与胖肚。
旋梭的钩线时间与跳针的相互关系,是机针的位置与跳针次数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曲线是在跳针容易发生的情况试验得出的。对于旋梭的时间位置来说,当它设置为2.5mm左右时很少出现跳针现象。对于机针位置来讲,当其位置调整到梭尖在针眼上端约1.2mm处通过最理想。特别是在使用合成纤维线时,为防止跳针的发生,最好将机针调到梭尖贴近针眼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