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京副理事长走访台湾缝机产业
5月24日-26日,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副理事长杨晓京赴台湾地区调研。期间,杨晓京走访了台湾缝制机械工业同业公会、新北市针车商业同业公会、台北市针车商业同业公会3家行业公会,调研了星菱、星锐、高林、启翔、欧西玛等企业,并与各行业公会、企业负责人充分交流沟通,详细了解了台湾地区缝制机械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
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台湾缝制机械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经验积淀,特点鲜明。首先,发展思路较为清晰。其行业同仁普遍达成了不追求数量与规模,注重差异化经营,做专做精的共识。客观上,绝大部分台湾缝机企业体量、规模小,资金投入有限,发展策略相对保守,但行业多年发展稳健,专业化分工明确,外协合作模式成熟,因此可以有效保证产品品质,利润相对合理,价格定位更加理性,也让企业更具有韧性与抗风险能力。
其次,企业产品差异化优势明显。在下游用户对定制化、个性化要求愈发明显的今天,台湾企业各具发展特色,普遍有着独到的产品优势,如星菱专注针织自动化设备,关注柔型面料缝制解决方案;星锐传统优势的自动绷缝机保持领先水准,其自主开发的拉链缝合机进入国内90%拉链制造商;高林与国际一流厂商合作,内部管理及自动化设备研发水平进入更高的阶段;启翔持续投入,加大创新,聚焦高附加值、高利润产品策略不动摇;欧西玛整合前道、后道产品优势,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并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创新探索售后服务模式。
再者,下游用户需求稳定。由于台湾服装产业发展较为成熟,转移东南亚、南亚、印度等地区布局较早,其规模效应逐渐显现,因此对台湾缝制设备的需求量保持稳定,也为台湾企业发展提供了支撑。
杨晓京副理事长在走访调研中,向台湾行业企业详细介绍了国内缝制机械行业发展的现状与走势。他表示,随着下游业态需求的变化、行业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未来行业企业将逐渐分化,一方面是以成本控制、精益生产为优势,走规模化之路的大企业,另一方面是满足下游追求个性化、定制化需求的,以生产特色鲜明产品,走差异化之路的中小企业。台湾企业发展思路明确、差异化战略清晰、保持特色拳头产品优势等发展经验值得大陆企业学习。
他希望未来两岸优秀缝企能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提升创新研发力度,在产品互补,市场资源共享方面,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同时,两岸行业组织应加强沟通合作,在信息、技术、标准等方面工作中加强互动,搭建有效合作平台,为共同推动两岸缝制机械行业发展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