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服装“智能制造”?(上)
怎样将服装工厂管理好? 怎样将企业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 怎样实现服装企业的信息流大贯通? 怎样才能实现纺织服装“智能生产”? 这正是现在众多企业在想的,也是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资深专家杨明才先生今天要和大家讨论的。
一、服装工厂"柔性生产"将成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中国能大规模的改造生产制造系统,使之都具备柔性化生产能力,那么就可以把更多的制造业留住中国。国务院参事汤敏教授认为:未来中国,以大批量生产、低成本取胜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到东南亚势不可挡,中国唯一可以留下的就是小批量、定制化的柔性制造产能。
1、服装柔性生产“数据协同”是基础
作为一个工厂,存在的目的只有两个,生产产品,然后卖出去。所以在工业企业中,通常会分为两个大的部门,一个是生产部门,一个是业务部门,前者通过MES(制造执行系统)管理,后者通过ERP(资源计划管理)来管理。这两个系统啥区别呢?ERP更倾向于财务信息的管理,而MES更倾向于生产过程的控制,简单的说,ERP主要告诉你客户需要生产多少服装,哪天下单,哪天要货,而MES主要负责监控和管理生产这些服装的每一个步骤和工序如何实现。
要实现供应链协同,需要实现价值链各环节的数据共享和策略一致。在生产制造端,首先需要打通ERP与MES的割裂,实现内部协同。所谓要把ERP和MES等等信息系统彻底打通,所以要用物联网把工业技术数据化互联,让工厂原本的所有信息孤岛实现连通。
之前我们说过,生产设备和管理信息系统也各自连接起来,并且设备和信息系统之间也连接起来了。你有没有觉得还缺点什么?没错,就是生产的原材料和生产设备还没有连接起来。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个东西,叫做RFID,射频识别技术。简单来说,这玩意儿就相当于一个二维码,可以自带一些信息,他比二维码牛的地方,在于他可以无线通讯。RFID技术在服装生产中的系统集成,应用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RFID、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等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就是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在服装制造业中成功的关键,
在于基于RFID的数据采集和相应的领域知识,解决了服装制造过程中生产、后道整理和全智能仓储系统的部分问题,企业内部物流从原料(面、辅料) 裁剪 缝制 后道 仓储全流程的物料跟踪与管理,并与吊挂生产线连接,形成从生产到入库的完整解决方案。传感技术和RFID技术支撑制造业各个环节的精确数据采集,各种有线、无线通讯技术保证数据流的畅通,实时数据处理技术进一步保证数据的时效性,由此形成的工业物联网可以提供企业生产管理和决策所需的各种准确、有效的数据。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创新生产组织方式,打造了大数据支撑下的纺织服装柔性生产平台。该平台基于三维信息化模型,以订单信息流为核心线索,在组织节点进行工艺分解和任务分解,并以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传感器,持续不断地收集任务完成状况,反馈至中央决策系统及电子商务系统,通过全程数据驱动,传统生产线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实现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定制的大规模生产。
2、服装柔性生产“无缝转款”是关键
服装的快速转款隶属于工业工程中快速换模的范畴内,快速换模亦即是单分钟换模,是由丰田公司的工程师新乡重夫先生提出来并进行实施的一种能够显著降低换模时间的最好的方法,也是一套应对多品种、小批量、降低库存、提高生产系统快速反应能力的有效技术。
无论是哪一种服装生产线,要想使流水线实现快速转款,都要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从企业层面上说,尽量固定流水线生产品类
上衣生产线根据季节变化,单衣、夹衣及棉衣工时差异大,面料、工艺变化多,尤其是女装,可以考虑简单的上衣一条线20人左右生产,复杂的上衣两条线并一条线生产,更好适应生产弹性的变化。
(2)从生产线运行角度,降低传递批量
传递批量的大小,是考验整体管理水平和生产系统各个部门写作水平的一个很重要指标。只有将传递批量降下来,从50件,20件,到一打12件、几件,甚至实行单件流生产,流水线的快速转款才能实现。
(3)从人员培养角度,班组长、一线员工的素质提升
班组长是流水线的核心人物,在新产品生产线编排、人员调度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在企业中常常看到生产同款产品的不同班组,由于班组长的专业素质、能力和水平的差异,使班组生产状态呈现很大不同的状况。
(4)增加一线员工的多能工比例和数量,也是快速转款的必要条件。
在流水线上经常能够看到开款时班组长在教前道工序员工操作,而后道员工处于等待状态的情形。因而,如何增加一线多能工比例,培养多能工的机制的建立,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3、服装柔性生产“机器换人”的核心是软件
以自动化设备、批量生产、降低制造成本为导向的“机器换人”可能存在陷阱,比如,自动缝纫机一台可以替代6个缝纫工,确实提高了产能节省人工。但是问题来了,自动缝纫机要求针对不同服装款式,不同缝制要求,预先制作工装夹具,还需要人工编程打板,制作缝迹文件。这些额外成本使得自动缝纫机依然最适合的是单一款式大批量生产,而这与服装行业柔性化生产的整体发展方向相悖。因此,“机器换人”的关键是如何实现软件的柔性化、敏捷编程,或自动编程,就像TPS中的“快速换模”一样。
二、纺织服装柔性生产系统组成及其技术
服装柔性生产智能管理系统,不同于传统ERP等数据统计软件,它据有实时数据处理技术。
1、服装柔性生产智能管理系统
柔性生产智能管理系统组成见图1,整个系统包括服务器、云平台(B/S架构)、客户端(C/S架构)、无线路由器、无线终端机、无线手持机和电子看板组成。可对接服装订单生成系统、服装制造高级计划与排程优化系统、裁剪管理系统、服装CAT/CAD/CAM快速成衣系统、自动缝制专用机、单元自动系统、RFID智能吊挂系统、柔性整烫中心、智能分拣系统、吊挂输送式立方体仓储等系统。各终端机、手持机或手机通过无线网络与客户端连接;客户端通过外网与云平台连接。
服装企业的本质是运用各种面料、辅料进行服装加工生产的企业。各道工序环环相扣、关联紧密。任何一道工序的生产进度和效率都对服装产品的整体生产进度与效率有着极大影响。服装柔性生产智能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了全生产流程的智能化管理,其流程见图2,系统功能介绍见表1。
2.服装柔性生产智能管理系统中的计划与排程优化子系统
计划与排程优化子系统见图3所示。从企业订单业务的智能掌控入手,做到企业数据全方位实时管理、全生产流程智能优化、企业运营实时分析,以专家系统的方式为企业提供各种具有针对性的功能与服务,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报表分析,最终实现覆盖企业整个业务流程的智能制造与科学运营。
图3 计划与排程优化子系统
3. 服装柔性生产智能管理系统中的裁剪管理子系统
裁剪管理系统见图4、图5、图6所示,功能及作用见表2。在裁剪环节,对面料以及不同流向的裁片,裁剪管理系统进行全面准确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调配。系统实现裁剪工序的分类管理和快速下发,实时反馈裁剪问题,提高裁剪效率。
服装柔性生产智能管理系统工厂现场管理解决方案是运用无线低频射频识别技术(RFID)通过生产流程来获得实时生产信息以及工人效能,为工厂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实时从每个生产检验点收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提供准确的生产数据,改善工厂的车间管理、增加生产效率、控制在制品及简化薪资程序,及时帮助主管从系统平台获取数据,从而实时平衡每一条生产线并进行实时监控。同时也提供一系列工具帮助管理者从不同角度分析做出客观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