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咖议缝机——CISMA2017国际发展与合作论坛实况之二
9月27日,CISMA2017国际发展与合作论坛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论坛以“创新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为了增进交流效果,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特意邀请了中国服装协会、中国皮革协会的领导和专家就下游行业全球化发展进行精彩的分享。围绕主题,结合当前行业发展环境、现状、趋势,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副院长张杰、中国皮革协会副秘书长叶香菊分别就全球服装产业发展概况及趋势、国际皮革产业发展概况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全球服装产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从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出口数据可以看出全球性生产布局。目前纺织品的生产和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从国家和地区看,中、欧、印、美、土前5名之和占到全球的74.1%。服装的生产和出口同样是主要集中在亚洲、欧盟和北美洲,中、欧、孟、越、印前5名之和占到全球的78.7%。
再来看看亚洲,纺织品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印、韩,服装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印、孟、越。中国体量最大,纺织品和服装的占比均超过亚洲的60%。
中国纺织工业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2016年纤维加工总量5400万吨,占全球比重超过50%。从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来看,2010年以后出口增速降低,全球占比缓慢上升,最高达到38%。其中,服装出口多年来均占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量的60%左右。2017年1-7月,我国累计出口纺织品服装1240.5亿美元,增长2.1%;纺织企业销售利润率为5.1%。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7171.7亿元。总体来看,中国纺织工业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市场回暖,质效领跑。
我认为,中国纺织的趋势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看:
1、行业规模增长转入中低速增长。
从纤维加工总量来看,行业规模增长2010年后进入平台期,转入中低速增长,占全球比重保持稳定。从服装出口来看,2014年达到顶峰,开始进入回调期。
2、行业发展进入创新升级新阶段。
依托国内完善的产业全体系配套优势,开始全方位的系统的创新,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供应链协同创新来实施“三品战略” 、优化成本结构、践行社会责任、提升品牌价值。
3、生产制造逐步迈向智能制造。
如棉纺行业的清钢联、粗细联、细络联和自动包装,万锭用工人数从2000年的250人下降到50人。服装行业适应个性化消费需求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以大批量定制为目标的,覆盖缝前、缝制和缝后,结合自动化仓储系统,实现从订货到交付的全流程智能化。
4、国内企业开始主动进行国际化战略布局与合作。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步伐主要表现在品牌收购和产能布局两个方面。品牌收购主要是在欧洲,产能布局主要是在亚洲的东南亚和非洲。
从目前来看,纺织服装产业会持续转移,向亚洲的东南亚和南亚转移为主,向非洲转移为辅。但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存在不确定性。哪里能够实现以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球性的消费需求,产业就会转移到哪里。
国际皮革产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皮革产业包含制鞋、箱包、制革、毛皮及制品、皮革服装、其他皮革制品等行业。首先,我们来看国际皮革产业国际贸易的体量,2015年世界14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皮革产业进出口总额共3946亿美元,其中出口2156亿美元,进口1790亿美元。从中,呈现出如下特点:
1、鞋业以绝对的优势处于皮革产业的龙头地位
从中国的皮革产业来看也是如此,在2016年规上企业1.4万亿元的销售收入中,鞋占55.6%、箱包占12.5%、制革占12.4;从中国出口看,在2016年764亿美元的出口中,鞋占58.8%、箱包占32.8%。
2、中国是世界皮革产业最大的出口地
从世界皮革产业出口贸易来看,中国居首位,占世界皮革产业出口总额的37.8%,产业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河北、河南和浙江。
欧盟和东盟分别居第2位和第3位,分别占31.9%和11.4%,其他在10%以下;而欧盟的出口份额高,主要依赖其内部交易,占20.1%,对欧盟以外地区的出口仅占10.8%。
3、欧盟是世界皮革产业最大的需求市场
从世界皮革产业进口贸易来看,欧盟居第1位,占世界皮革产业进口总额的37.9%(其中有17.7%来自欧盟内部),美国居第2位,占20%,其他在10%以下。
4、中国、欧盟、印度出口平稳增长
从2011-2015年皮革产业需求和主要出口国家及地区发展来看,东盟的表现最为活跃,4年来保持了持续强劲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8.1%;中国香港则是持续下降,年均下降8.2%;其他国家和地区则为2011-2014年持续增长,2015年有所下降。
总的来说,世界皮革产业生产和贸易格局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东盟虽然具有很强的成本优势,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其在皮革产业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低,产业配套能力弱、劳动力素质不高、整体效率低,以及国家小,承接转移的能力有限等制约因素,近年来不会有暴发式的增长,只是所占份额还会有所提高,中国、欧盟、中国香港的份额可能会略有下降,但整体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中国的皮革产业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