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改革开放40年专题】上海滩上的缝机故事(中)
- 上工创造了诸多行业之最。
- 上工拥有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蝴蝶”家用缝纫机品牌,始创于1919年;
- 上工的前身上海工业缝纫机厂成立于1965年,是中国最早的专业化生产工业缝纫机的企业之一;
- 上工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引进日本重机技术与设备,是行业中最早将外国技术引进来的企业;
- 上工于1993年改制上市,发行A、B股股票,成为行业内最早的上市公司;
- 上工于2004年收购德国上市公司杜克普爱华,是中国率先走出去实施跨国并购的企业;
- 上工于2016年进行市场化国企改革,成为行业内唯一一家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
改革开放40年来,上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伴随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成长壮大。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上工从国有企业独占市场的年代中崛起,到外资和民营企业逐鹿中原时期的衰败,又在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今天重振雄风,虽然潮起潮落,但上工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和技术领先的战略搏击于风口浪尖,见证了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发展历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社会指明了历史性的发展方向,在改革开放的旗帜下,上海工业缝纫机厂也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的脉动,通过横向联营相互整合资源,不断扩大规模初见成效。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外资开始进入中国,上工与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对接,上海工业缝纫机厂与日本重机合作,合资建厂,引进“GC型系列高速平缝机生产技术与设备”,是当时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中最早“引进来”的项目,迅速提高了上工整体的市场竞争力,研发能力也有了很大提升。1989年7月,被国务院企业管理指导委员会授予“国家二级企业”证书。1989年10月,经国家质量审定委员会批准,上工牌GC15-1型高速平缝机荣获国家银质奖。
9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大潮将上海工业缝纫机厂推到了改革前沿。在上海市国企实施转换经营机制的改革攻坚中,上海工业缝纫机厂率先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整合行业资源,上海工业缝纫机厂于1993年9月完成股份制改造,并率先于1994年初实现A、B股上市,成为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第一股。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上工在首任董事长倪永刚的带领下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并获得了社会和行业的众多赞誉和肯定。1993年4月,上工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先进集体“五一”劳动奖状。1994年4月8日,公司荣获“上海市质量标兵企业”称号。
迈入21世纪,在外资企业渗透进入中国市场和国内民营经济迅速崛起的大背景之下,行业内曾经雄霸一方的四大国有企业相继露出疲态,上工也在外企过河拆桥和民企异军突起的双重冲击之下开始“走麦城”。2001年上工整合上海协昌飞入公司资产,获取上海所有家用缝纫机有效资产,包括蝴蝶、飞人、蜜蜂商标。2004年上工与上海申贝办公机械有限公司合并重组,本人作为上工第二任董事长在公司最低谷时临危受命,开始了重振上工的艰难之旅。
在国家“走出去”的号召下,我在完成为期数月的国内外行业考察调研之后,决定开启上工国际化征程。
2005年6月收购了创立于1860年的著名工业缝制设备制造商——德国杜克普爱华股份有限公司,开创了中国缝制机械行业跨国并购之先河。在长达八年的整合重组后,上工收购杜克普爱华成为了“负负得正”的经典案例。
上工在实力增强后,出于战略性目的考虑,又于2013年3月和7月分别将德国百福(PFAFF ndustrial)和KSL公司相继纳入旗下。百福曾为欧洲最大缝纫机制造商,是杜克普爱华的百年世敌,上工此举意在化干戈为玉帛,协同经营发展取得更大发展。KSL公司则是专注于自动化控制柔性材料加工解决方案的专家,如今已经成为上工向智能制造装备业务发展的基础,使得上工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发展转型。
2015年底,上工又完成了投资具有140余年历史的世界顶级电脑编织横机制造企业德国Stoll公司,成为其第一大有限合伙人。
Stoll公司在上工进入后的第一年就牵手运动用品制造商耐克,开发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双编织鞋面,后又开发出具有3D打印概念的一次成型服装程控编织机。
2015年以来,上工主要致力于发展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当时,我就向中外团队提出了大力开发AFI(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装备技术的要求,此后,集团下属的各企业针对自身特点,分别在服装机的柔性化、工业机M2M以及柔性材料加工机器人等全球独特先进技术有所突破,具有工业4.0特征的Qondac电控系统也正在逐步实现商品化。为了进一步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今年还启动了德国技术研发和产品试制中心建设,并在上海技术中心和浙江研发中心广招人才,增强创新研发力量。
2015年9月,上工通过与浙江宝石集团合资设立上工宝石缝纫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台州地区良好的缝纫机配套优势,恢复基础类产品的批量生产。今年又在台州加大投资建设黄岩现代化缝制设备生产基地,计划引入杜克普爱华和百福的先进技术,开发生产平台化自动缝制设备。今年年初上工通过资产重组,由杜克普爱华上海公司整合发展机器人焊装生产线制造,目前已初见成效。
今年八月份,上工成功收购天津富怡公司65%股份,将这家以CAD、CAM、程控花样机、绣花机等技术见长的智能制造设备制造商引入上工大家庭。以德国KSL和国内的DA上海和上工富怡组成的智能制造装备业务板块将成为上市公司业务增长的重要部分。
通过近十余年来的发展,上工通过创新驱动和海外并购成为上海轻工行业最具代表性的成功企业之一,为全行业乃至中国制造业提供了一个全球化经营的成功案例。
随着全球缝制设备行业竞争格局更加趋于市场份额集中化,在大数据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形势下,上工是否能够保持行业技术领先的地位,并实现规模上赶超全球行业第一的目标,确实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上工将继续发挥上市公司的优势,通过资本运作,实施跨国并购,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的基本原则,整合共享资源,开展全球化精细经营管理,保持全球缝纫技术的领先地位,在全球缝制设备制造舞台上,继续发挥智能制造主力军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