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乐清深耕“就业富民”驱动创业创新

           创业创新,只存在于高科技、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吗?近几年来,乐清市人力社保局以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为抓手,坚持在贫困乡村等传统创业薄弱地区推动创业就业基地的发展……


    乐清北白象镇的妇女利用闲暇时间为经典创意礼品刺绣挑花手帕。


    乐清三佳户外的吊床产品。
     
           ☉商报记者 李显

           创业创新,只存在于高科技、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吗?

           近几年来,乐清市人力社保局以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为抓手,坚持在贫困乡村等传统创业薄弱地区推动创业就业基地的发展。用一个个带补贴的公益性岗位,为各类实体企业、创业人群的来料加工业务对接农村闲散劳动力。其接地气的做法,不仅带动了3000多人就业,更催生了一个国家级就业扶贫基地以及多家成长型企业,达成了社会、百姓与企业的三方共赢。

           是什么让来料加工这种极为传统的业务对接模式迸发出全新的活力?

           一个吊床工厂 改变山村居民生活方式

           距离乐清市区40多公里的智仁乡是乐清市最北端的乡镇,在大多数人眼中,原生态的山水风光以及竹笋、茶叶等农产品是这里的特色与特产,谁能想到,一个国家级的就业扶贫基地就在这样的山沟沟里不断发展壮大。

           “2017年,我们这里被国家扶贫办和人力社保部联合认定为国家就业扶贫基地。”乐清三佳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金锡宝自豪地说。他在智仁乡象周村所创立的三佳户外用品有限公司,从象周村起步,一步步发展壮大,让周边五六个山村的村民实现了从传统务农到居家务工的转变。

           三佳户外是一家以吊床、吊椅等为主打产品的生产企业。2003年,金锡宝看到海外旺盛的市场,结合家乡实际开设工厂,发掘山村闲散的劳动力,生产、加工吊床,在乐清市人力社保部门以及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公司越做越大,如今成了海外多个品牌的固定加工点,更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开始进军内销市场。

           设备轻巧、无污染、手工为主……金锡宝所引进的吊床产业与边远山村的实际情况天然契合。”拥有1400余人口的象周村,常年留守在村的只有以老人、妇女、儿童为主的500余人,在三佳户外成立之前,他们基本以务农为生,收入很不稳定。但随着三佳户外这家生产企业的成立以及不断发展,留守人口中有50多人陆续成为工厂职工,过上了每天固定上下班的工人生活;有200多人可以定期接到加工业务,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可以说,因为这个工厂的出现,全村除了儿童与高龄老人之外,几乎全部实现就业。

           “其实我们还可以吸纳更多的固定员工,但受场地限制,只能大力发展加工业务。”金锡宝说,为解决场地的不足,他甚至主动购置各种缝纫设备,将一个个“微型的车间”安装到农户家中,承接他定点加工业务的农户也从自己所在的象周村辐射到周边五六个村庄。

           来料加工费已成为象周村以及周边农村一些闲散劳动力的重要补充性收入,甚至是低收入人员的主要经济来源。金锡宝说,仅去年一年,他所发出的工资以及加工费就高达200多万元。三佳户外的技术工人、象周村的鲍彩娣告诉记者,为了养家,她与丈夫曾经双双辗转沿海城市打工,家乡有了生产企业后,她留在家中就可以赚钱照顾家人,生活质量大为提高。在象周村,像鲍彩娣这样因为“就近上班”而大幅改善生活的案例并不少。

           “这样的运作模式对于农村、工厂以及工人都是一种共赢。”金锡宝说,因为场地难以扩张,也曾有人建议他将工厂搬到产业集聚的开发区,但当前这种稳定的用工环境、充满人情味的劳动关系让他很难割舍。“所以目前我们还是将精力主要放在新品设计、质量监管等环节,争取将产业的竞争力做得更强。”

           51个创业就业基地带动3000多人就业

           乐清市就业管理处主任陈半雨告诉记者,乐清三佳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是乐清以创业带动就业扶贫工作的一个典范,但在乐清,像这样以一家企业为主,带动乡村闲散劳动力就业的基地共有51个,带动了3000多人就业,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他介绍说,长期以来,乐清市人力社保部门一直将创业就业基地的认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推进。首先是选择就业门槛相对低的来料加工点,长期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岗位、按时发放工资,择其优者创建为创业就业基地,并在每个基地设立公益性岗位名额1—2个,给予管理人员每人500元/月的补贴。同时,对于管理规范、援助效果显著的基地,每年给予3000元的一次性资金补助。如三佳户外用品有限公司,便设立了2个公益性岗位。同时,就业管理部门还对创业就业基地实行动态管理,通过走访、抽查等方式,对基地的用工状态进行监测,实时取消生产停滞状态企业的基地资格。

           陈半雨认为,通过公益性岗位建立创业就业基地,每年最多1万—2万元的补贴,对于企业来说其实是微不足道的。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一政策传达政府部门对企业家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认可,同时也充分利用就业管理部门的平台优势,实时为企业传递劳动以及加工业务的供需信息。

           就在半个月前,乐清市人力社保局就在乐清市第三届女性创业创新博览会上,专门将“来料加工对接业务”设置为一个重要板块,面向更多创业者推广创业就业基地,取得了极佳的反响。

           “来料加工”也能孕育高端时尚的创业创新项目

           “来料加工”所生产制造的就一定是低附加值产品吗?在10月27日举行的乐清市第三届女性创业创新博览会上,作为乐清市就业管理处51个创业就业基地之一的乐清市经典创意礼品有限公司用兼具非遗特色与环保理念的产品,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这家公司主打的产品是已经被很多人“遗忘”的手帕。

           “我把手帕从一项爱好做成了事业。”经典创意礼品公司的创始人王安丽,是乐清北白象镇知名的公益达人。从2007年开始,她就一直致力于推广传统而又环保的手帕,以替代一次性的纸巾。她经常会定制一些手帕,通过公益活动赠送给市民使用。在这个过程中,王安丽了解到,乐清有一项传统的“挑花”刺绣工艺,至少已传承了100多年。直到现在,北白象镇很多有一定年纪的妇女还坚持用这种工艺绣花。她便萌生了将挑花艺术与手帕融为一体的想法,经典创意礼品有限公司也由此而生。

           这家公司采用温州服饰行业所熟悉的虚拟经营模式,公司专职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设计以及销售渠道的拓展上。在供应链的打造上,王安丽则花了很多时间,去一一寻访昔日白象花边厂的绣花女工——这些普遍处于60岁上下的妇女成为她生产制造挑花手帕的绝对主力。

           “以当年的女工为主,我们公司已经登记了260名精通挑花工艺的女性劳动力,其中60名已与我们达成固定的合作关系。”王安丽所说的合作,其实就是最常见的“来料加工”合作。由经典创意礼品公司提供图样与布料,手工艺者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刺绣。再由公司进行烫整、包装,极具个性化甚至于定制化的手帕产品就完成了。与常见的来料加工不同的是,因为是纯手工刺绣,经典创意礼品公司的单件产品加工费普遍达到10元,一些精品手帕甚至可实现每条80—100元的加工费。据工作人员介绍,周边村里一些接活比较多的妇女,一年从刺绣中就可以赚取1万—2万元的加工费。

           2017年公司正式将产品投向市场之后,挑花手帕可谓一炮打响。不仅在王安丽所在的北白象镇王家店村建造了体验馆,更是接连打入北上广深等国内一线城市的市场,成为当地很多重要活动的伴手礼。经典创意礼品有限公司也由此成为乐清极具成长性的文创企业。

           今年,王安丽又开始考虑更为深远的问题——如何将挑花这项传统工艺持续地传承下去,让它从老一辈女性的绝活变成更多年轻人都会的手艺。她正在积极地与人力社保部门接洽,希望将挑花工艺也纳入到就业技能培训体系中,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

           无论后话如何,从创业到创新再到就业乃至于职业素养培育等一个良好互动循环已经在乐清初步呈现。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