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纺机未来价值使命可期
- 近年来,随着纺机行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强者愈强的特点日益突出。特别是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为行业转型提供了更多的驱动力和想象力;而深耕于行业的节能环保、可持续的绿色发展理念也要求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为行业发展积蓄新动能。在此背景下,要把握住机遇,企业唯有找准方向,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这在日前闭幕的2018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上得到印证。
数字化趋势铸就产品革新
当前,面对劳动力资本上涨、原料价格波动的现状,纺织企业要实现减少用工、提高效率、稳定质量的目标,就必须通过使用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的设备来实现。
校企合作助推产教深度融合
近年来,纺机企业在研发资金投入、人才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产学研合作机制,以及对基础技术研究不够重视等问题,日益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为推动纺机产业产学研各方合作与创新,2018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特设“研究创新专区”,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江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嘉兴学院等10余家院校机构携创新成果,走出校园,与企业面对面,以期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嘉兴学院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陈伟雄颇有感触地说:“我们利用与设计师接触较多的优势,在机械化、智能化、高速化等装备性能方面予以提升。同时,我们在如何能将中间环节的纱线与市场结合、如何增加设备的功能性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此次把研发成果——多功能环锭细纱机、环锭等线密度段彩纺纱技术带到展会上,是为了让更多企业了解我们的先进技术,同时也期待更多的创新成果能够得到转化。”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博士吕汉明介绍了耗时5年研发的设备——筒子纱自动包装机的情况。该设备编织袋筒料喂入,包装机自动逐个制袋,成本低、用工少,编织袋二次填充专利技术,填充紧实,达到人工包装的紧实度;且功耗低,占地面积小,运用专利配重技术,精密配重模式下包装速度达到600个筒子/小时。目前,该设备已在两家企业运行,省工降本效果明显。吕汉明表示,目前急寻企业合作,希望尽快能将该技术进行推广。
知识产权保护提速数字化进程
随着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在纺机行业的深度渗透,越来越多的智力成果在迅速转化,并为企业创造巨大的价值。科技革命浪潮下,纺机行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同时对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完善健全、保护效率的提升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从纺机行业专利申请情况来看,国内纺织机械领域专利申请人排名中,高校占据重要地位;经纬纺机作为全流程棉纺成套设备供应商,专利申请量也较多;纺机领域专利申请主要布局在细丝材料的搬运;丝线的制作、纺纱、纤维预处理也是主要布局方向;行业内专利申请正由注重“专利数量”向注重“专利质量”升级。
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楼仙英分析了多个纺机行业专利无效宣告、专利侵权维权、商业秘密维权典型案例。她提醒企业,在请求无效他人专利时,为证明他人专利在申请日前已被公开,除可使用专利文献等书面证据,非书面的证据(如展会展览宣传视频等)也可能被法院采纳。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知识产权部课长大岛修表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十分注重知识产权,尤为重视解决各事业领域之间的共性课题。因此,村田机械株式会社在其涉及的各工业领域持续不断地推进尖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并注重与大学之间的产学研合作。
“在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上,经纬纺机与供应商、下游用户紧密合作建设创新平台;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对专利申请进行奖励,并评选优秀专利;重视创新成果保护,把专利审查列入研发环节;充分发挥专利律师的专业优势;加强沟通,避免不必要的争议。”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金宏健说。
丰田自动织机知识产权部课长深津信一介绍,根据公司制定的知识产权战略,丰田公司知识产权部在研发的同时,还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对重要开发项目深入进行研发内容调查,规避其他公司的专利。
据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立军介绍,慈星集团设有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并聘请了专业律师作为公司法律顾问。公司还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供可靠的管理和技术保障。
圣东尼(上海)针织机器有限公司副总裁李诺表示,进入中国市场的10多年来,公司看到了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持续努力,保护原始专利,严惩侵权案件,使公司有信心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