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飞针走线“织”起半边天

      还没走进厂房,从窗外望向屋内,就感到小小的缝纫合作社里忙得热火朝天。11月4日,平定县岔口乡理家庄村的缝纫合作社里,锁边机、压边机、平缝机“嗡嗡嗡”地响着,一条龙流水生产线的制作方式让十多名村民忙碌不停。 
      王秀青是缝纫合作社的负责人,四十出头,朴实、干练,她一边熟练地踩蹬着锁边机,一边笑盈盈地说开来。合作社今年5月份才刚刚成立,投入10多万元新购置的电动缝纫设备让她又喜又忧。喜的是,她有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忧的是,这些比老式缝纫机操作简单的电动“家伙”,真正用起来却很不好控制。河北一个厂家发来的裤子订单要按时交货,可合作社就是不出活儿。社里的十多个姐妹们大都是第一次使用电动缝纫机,有的机器还是第一次见。虽说她们当中有人会使用老式缝纫机,但毕竟操作方法不同。眼睁睁地看着裤料从机针穿过,由于脚蹬的速度掌握不好,裤缝就“走”歪了。没有办法,只能返工,一针针地重新拆了再来。就这样来来回回地拆来拆去,十几个人一天只能做好两条成品裤子。完不成任务,怎么办?必须寻访师傅向人家请教。多方打听,请来了岔口村经验丰富的师傅来为大家作培训。大家认真学习,反复练习,掌握了使用要领和技巧后,就是对机器熟练的过程,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王秀青松了一口气,接着说:“操作技术这一关总算是闯过了。合作社社员每天早出晚归,和这十几台‘铁家伙’较劲儿。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索、努力,社员们对锁边机、压边机、平缝机都能熟练操作,一天能完成的成品裤子由两条到十几条,到现在一天能完成100多条,有时能达到200条。”

      50岁的王怀平师傅戴着老花镜,正在使用平缝机做裤缝,她熟练地操作着平缝机,边干边说:“在家也闲不住,年轻时学会了蹬缝纫机,没想到五十来岁了,村里开起了来料加工合作社,我还能凭这点本事挣个零花钱,不赖。”说话间,一条裤缝从机针下快速穿过,她麻利地拿起另一块裤料继续做。

      赵秀芳是合作社里年龄最大的师傅,今年55岁,前些年自己在家里开过裁缝店,随着村里人做成衣的越来越少,没办法,孩子在外读书需要用钱,她只得到工厂打工。现在村里开起了缝纫合作社,她又干起了老本行。她说:“农闲时间,在合作社里暖暖和和的,风吹不着,雨淋不到,坐在家里就能挣一千来块贴补家用,在村里算是不少啦。我能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很满足。”

      王保红是合作社里唯一的男社员,他和两位女工是辅工,负责熨烫口袋边缘、裤缝、成裤等制衣中的各类熨烫。他早年就学会了蹬缝纫机,因为喜欢,在农闲时间到合作社里挣个零花钱。他说,早上七点半到十一点,下午一点半到六点,连续地躬着腰,低着头,还必须小心翼翼地熨烫布料,不能走神,否则可能会烧焦布料,一天下来也是腰酸腿疼的,但每月都能按时领到一千多的工资,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挣一点是一点吧。

      裁缝合作社里的十几位机工、辅工依旧忙碌着,锁边、压边、做口袋、上拉链、做裤缝、钉扣……厂房的角落里依次摆放着各类半成品来料,等待着合作社的社员们去缝制。一条龙流水线生产方式,容不得大家坐下来闲聊叙谈,王秀青也一直在锁边机前工作着。虽然机器的嗡嗡声不停地在耳边响着,但王秀青心里是美滋滋的。她说:“合作社才运行了半年时间,刚刚进入正轨,现在主要进行来料加工制作,随着姐妹们操作、缝纫水平不断提高,希望合作社能承揽更多的成衣订单,逐步扩大合作规模和方式,让社员们的工资挣得再多一点,把日子过得好一点,我就满足了。”(郭 宙)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