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大会】企业家主题论坛实录(中)
- 此次论坛没有专家,只有观点、见解和分享,仅供大家参考,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进行观点发布和互补。
论坛邀请了整机、经销、电控、零件四个方面的代表来进行分享。将嘉宾分成两组进行交流,下面论坛正式开始。
首先第一组嘉宾是浙江中捷公司董事长李瑞元,浙江美机公司董事长林雪平,上工申贝集团副总裁李晓峰,嘉兴星锐公司董事长卓瑞荣,浙江信胜公司董事长王海江。▼
李瑞元 :非常感谢今天能坐在这里,听了刚才何烨理事长讲的行业状况,现在我简要讲一下我的想法。▼
所以2018年应该说是缝纫机行业高速发展的一年,特别是前三季度发展良好,第四季度可能会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的冲击。
在9月24号,美国对我国纺织品加征了10%的关税,2000亿美元产品名单中我们行业也榜上有名,从11月份的销售来看,冲击还是比较大的。
通过目前整个四季度来 看,我们的效益有20%~30%的下滑,也通过了解其他行业对美国的出口情况——9月份、10月份都有非常强劲的增速,这些与美国二次增收关税有关。
二次增收关税的谈判如果进展得不顺利,1月1号就要开始实施,所以大部分的采购方都会开足马力,在10月底之前基本采购完毕,最迟也是11月中旬,因为12月份圣诞节会放假。
通过海关数据可以看出,9月份、10月份的增速还是有,11、12、以及2019年1月份将会受到重创。当然也有好的市场,东南亚市场的增速是一个新的机遇,像印度、孟加拉、越南、斯里兰卡这些市场。我们行业在印度市场做得非常优秀,出口量巨大,本身它就是一个人口大国,可以接受中国的产业转移,其他国家一时半会儿还不能接受。
作为中捷来讲,还是永远不会放弃高质量发展。我本人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解是,不管是传统的平包绷,还是锁钉套,还是现在的模板机都要高质量发展。
模板机的产量不是很高,原因在于平包绷传递到下面的话,把模板机运用得更好,因为劳动力成本比较高,用模板机转型升级的特点主要是质量比较稳定,降低劳动技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效率,但是模板机仍在推广期,运用面还不是很广。
因为模板机这种新事物在模板应用、制造,特别是工艺的改进和升级中涉及的面不广,如果说一台模板机能够把服装50%~60%用模板机替代的话,可能平缝机未来增长的幅度会下降,模板机的数量会提升。
希望我们全行业做模板机像做平包绷一样好,把一些工艺推广下去,这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预计2019年应该呈喜忧参半的形势。如果1 月1号中美贸易谈判得顺利,双方不再增收关税,可以增强包括服装上下游纺织行业以及缝机行 业在内的信心,使我们顺利地过渡。加收关税对企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对美国消费者来讲,分摊到个人身上,影响不大。
专家都在讲中美贸易战是双输,实际上对中国的不利会更甚。如果谈判得不顺利,将对中国的纺织行业影响很大, 我们设备制造商首当其冲受到冲击,这种情况传递到国外可能需要一个时间周期,他们要进设备、盖厂房、招工人,真正好起来须得2019年下半年以后了。
衷心希望我们的行业做得更强,这就需要强强联合。整机企业和零部件企业都要做精做专,不大不小的企业可能比较难做,做得大有能力引领市场,做得小而精可能会非常灵活。 加强行业资源共享,渠道共享,资源整合也是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吴吉灵 :中捷目前从制造能力、市场布局上都做得很好,您预计中捷明年会是怎样的走势, 平稳还是增长?明年将会有什么规划?
李瑞元 :我们每年都会做一个调整和规划。大家都知道,中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辉煌过也没落过,每一个十年都是企业的大事节点。
2014年阶段破产,通过2015~2017年三年的调整,进步很快,去年年收入突破了10个亿,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有所增长。2019年从整个市场预判来看,市场存量不错。我们2019年的目标是一定要保增长,在2018年的基础上增加10%的增长幅度。
因为市场空间是有的,看谁可以抢到这块蛋糕。目标是明确的,信心是充分的,市场是存在的,但是中捷的发展也离不开下游企业和在座各位的支持。
林雪平 :美机这几年在行业领导和同仁的支持下有所发展,这也是紧跟行业趋势的表现。此次参加年会,得到了很多启发。现在就主持人的问题一一作出回答。▼
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整个行业工业机的生产量和销售量是最低的;
2015年,受国内经济波动影响,行业产销量也比较低 ;
今年我个人认为目前的行业形势已经达到了最顶端。
就像李总刚刚所言,假如中美谈判得顺利,行业下降的幅度就不会很大,反之将会对行业造成很大冲击。国外市场因汇率贬值,购买欲望被制约,虽然他们的产量会增加,但是服装纺织设备的投资是不能同比的。
所以我认为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差的一面。作为美机来说,就是要紧跟市场,细分国内外市场。关于产品趋势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个人认为一定要立足于平包绷的绝对开发,这是根本。没有平包绷就没有美机,所谓的搞差异化经营、开发都很难,包括我们在江苏投资的翰德利公司,它会带来短期之内的高水准收益。
行业现在流行自动缝制和数字化控制,也许会引领未来5 ~ 8年甚至是10年的趋势,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我们也要立足平包绷的绝对开发,这是提高产销量的关键。
对于聚焦新动能,如何进行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我讲两个观点。
一是产品的高质量发展。 2016年下半年以来,行业进入了两年的高速发展 期,但是零部件质量并不尽如人意。就美机来讲,我们的新员工培训不是很好,公司的管控水平尚未达到很好的高度,时常发生一些产品质量事故,听到客户的抱怨,因此在我看来未来还是要立足于产品质量的提升。
二是立足于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和运营的保证。运营的高质量发展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安全的高质量发展,其次就是管理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尤其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更要注意。
以后的企业要向全面发展看齐,不能有短板,以前叫“一招鲜吃遍天”,现在招招鲜都不一定管用,所以企业的人事、营销、 技术、品质以及供应链建设等各方面都要同步发展。
吴吉灵 :谢谢林总。近两年,由于行业改革和环保压力,行业集中度在快速提高,产生了新的格局变化,我们行业洗牌了很多年,一些企业退出,产能布局有所调整。目前大家都有个共识, 认为未来几年行业洗牌速度会加快,产生剧烈的变化,您是怎么判断这个观点的?
林雪平 :对于淘汰或者说整合,我更愿意用 “进化”两个字来形容。我们缝纫机行业无论从全球来说还是从国内来说,都在不断进化发展。
假如美机有一天不能参加行业会议了,那就是我们没有进化好。进化要适应这个环境,第一是产品质量要好,第二是运营质量要好,能做到这两点, 企业就会上升。最关键的是,如何在寒冷的时候变成新的物种,所以我说这是企业自身如何进化的问题,而不是别人淘汰你的问题。
李晓峰 :非常感谢协会给上工这个机会,我今天将会从市场的角度和大家分享。▼
1~10月份,国内汽车产量为2282万台,销量是2287万台,产销比是 102%,库存是有缓解的,但是10月份的产销量都有所下滑,这个和上工申贝集团在汽车内饰、 安全气囊等领域的产销量直接相关。从国内来看,我们下跌了10%,从全球市场来讲,我们仍然保持平稳。
接下来第二组数据是有争议的,也是我个人比较关注的,美国人口大概3.2亿,美国去年的汽车产量是1700多万台,中国去年的汽车产量是2800多万台,但是中国有14亿人口, 从这个数据来看,未来十年,中国汽车产业还将会是一个高速增长时期。
所以我们预计明年的中高端厚料市场将会是比较好的,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来说机遇大于挑战。其实我们不会特别关注宏观经济或者中美贸易争端,因为类似于货币贬值这些现象对每个企业的影响都是存在的,所以我们更关注自身。
因为中美贸易摩擦对下游企业造成的预期变化会带来结构性的需求变化或者说区域性的激增,今年我们在沙发领域的增长幅度为68%,明年这个态势将会继续延续。
还有一点,现在一些企业会把工厂开到东南亚、欧洲等地,这也是我认为我们中国在逐渐强大的一个表现,随之而来的一些结构性机会也在慢慢显现,这应该是我们接下来要关注的。
再回过头来说国内的企业并购和产业布局,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我们始终认为,内部增长和外部扩张是一个企业奔跑的两个车轮,我们现在一方面紧紧把握已有的优势,同时也抓住机遇进行并购。
其实并购更多地来自于客户的需求,比如我们在国外并购的一家专门研究航空航天和汽车内饰等领域的公司,目前在国内和东南亚市场, 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需求,这种需求不再高大上,而是相对比较经济的自动化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有一个像天津富怡的既高端又接地气的企业和上工申贝协同合作,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因此, 我个人认为聚焦新动能就是紧跟客户需求,始终聚焦企业资源,始终聚焦产品,持之以恒。
吴吉灵 :接下来有请星锐卓总。星锐是做绷缝类设备的,请您重点谈谈未来怎么做绷缝市场。
卓瑞荣 :全球缝纫机制造基地可以说在中国大陆,星锐在大陆已经有11个年头了。▼这11年,我和零件厂共同讨论、改进,以前我用100%的台湾零件,现在我用的95%的零件都是大陆生产。没有高质量的零件,就没有好的机头。
现在全球缝机行业都需要效率、质量、操作简单化以及自动化。缝纫机机头是其中很重要的环节,没有机头的耐用,自动化就会停顿。所以说在整个行业当中,希望企 业家都能够好好反思,以精品引领全球。
中国制造要以精品为目标,而精品要以零部件为基础,使得研发创造更自动化,这是星锐的一个方向。
王海江:正如前面几位老总讲的,2019年形势肯定不会太乐观,但这其实也是个好事情。▼
2008年之前,每台绣花机的价格都在7~8 万元,通过这些年的技术改进,现在每台机器的 最高值已经达到了50~60万元。从产能来讲,2008年之前整体行业最多的时候有7~8万台,去年有4万多台,虽然数量在下降,但是整体效率在不断提升,单价在不断提高。
绣花机行业整体在不断发展,我感觉发展太快了些,为什么说太快呢,因为我们行业的开发和创新是一种竞争性的开发和创新。
最早的时候,机器有20多个头,现在是200多个头;以前速度是700转,现 速度可以达到1000转。技术的创新在飞速发展,但其实只是竞争的结果,一味追赶机头的数量,真正的开拓性创新较少。
我认为未来缝纫机和绣花机的生产最终还是只能在中国,那么我们的企业应当把时间花在从客户和市场需求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而不是为了竞争而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