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集团特生猛:投4.5亿在越南“砸金蛋”,还为优衣库在浙江单独建厂!
- 健盛集团成立于2010年9月,2015年1月上市,系国内袜品、内衣纺织制造龙头,主要从事生产、出口高品质男袜、女袜、童袜、连裤袜和运动袜。其旗下包括2016年创立的自营贴身衣物品牌JASANHOME,2017年收购的全球第三大无缝内衣生产商俏尔婷婷。
“袜业大王”用一双袜子打出天下
2015年,健盛集团登陆上交所,这个“袜业大王”的故事才为许多人知晓。在棉袜行业深耕了20多年,如今健盛制造的棉袜在全球贸易出口额位列全国第四,出口数量排行全国第五,出口到欧洲、大洋洲、日本的销售额分别是全国第一、第二和第四,是名副其实的“袜业一霸”。与很多浙商大企一样,健盛也有一段既伴着运气又伴着艰辛的创业故事。十几年前人们还流行着穿尼龙袜,这时候健盛董事长张茂义判断棉袜即将取代这种趋势成为新的袜业潮流,于是他将公司主要业务慢慢转向棉袜,并进一步向全球型的代工企业发展。
现在,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就是以ODM和OEM为世界知名品牌商和零售商自有品牌提供服务,比如PUMA、FILA、NEW BALANCE、ADIDAS、迪卡侬、优衣库、H&M等,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国际品牌。其产品90%以上销往欧洲,日本和北美。
在越南建年产1800万件无缝针织运动服饰
据了解,健盛集团目前建有杭州健盛、江山易登、江山思进、杭州乔登、江山针织五个生产基地(编者注:江山市为浙江省衢州市代管县级市),公司2013年开始布局越南工厂,现有健盛越南海防工厂、氨纶橡筋厂、健盛染色厂。
目前,健盛集团国内总产能有1.6-1.7亿双,杭州有4000万-5000万双的产能,江山约1.2亿双;越南约1.1亿双。
而在产能设计规划上,健盛集团按不同客户需求进行分工:杭州工厂主要面向日本客户;江山工厂主要面向欧洲及大洋洲客户,其中,江山针织还进行辅料生产,供其它生产基地使用;越南工厂主要面对北美市场,降低生产成本和贸易摩擦风险。
早在2013年,健盛集团就开始规划海外产能扩张,2015年起正式投产,规划产能占公司总产能的50%。2018年上半年,公司完成越南基地海防第二、第三工程的全面投产,预计2018年产1.1-1.2亿双。
此外,公司在越南也注重上游配套的扩展建设,2018年4月,海防市氨纶橡筋厂再次扩产,年内有望完成980吨包覆纱生产,而兴安市的染色工厂预计年内有望完成4000吨染色产品。上游产业链配套叠加下游产能扩张,能有效确保越南生产效率的提升。
同时,海防第四工厂正在建设,未来越南还会新增两大项目:一是在越南兴安市建设年产1800万件的无缝针织运动服饰项目,预计投资2.5亿元人民币;二是在越南清化建设9000万双中高档棉袜生产线项目,预计投资2亿元人民币。预期未来健盛集团整体产能扩充速度会在15%-20%。
健盛集团的越南工厂将会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税收政策优势,在减少贸易摩擦和降低客户进口关税成本的优势上,实现产能上的飞跃,也有利于提高公司利润率,同时帮助公司开拓更多的海外客户,此外,虽然健盛集团近些年不断拓展自己的新客户,但健盛与部分客户的合作关系已长达10年以上。
2019年给优衣库单独开一个工厂
为了进一步稳固与优质客户的关系,健盛集团也做出了如下规划:
1、为解决客户不同的需求,为重要客户单独设厂,目前江山健盛产业园已经完成了客户模块化设置,例如2019年预计给优衣库单独开一个工厂进行生产。
江山健盛产业园用地371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可年产25000万双中高档棉袜、4300吨氨纶橡筋丝、2000万套件针织内衣生产线。
2、计划在客户公司所在地建立专门的研发销售子公司,帮助和协助客户完成产品的设计、研发和销售。目前,健盛集团在日本已经注册好一个子公司,希望为客户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
从分业务收入构成来看,2017年以前,健盛集团的主要收入来自棉袜业务,历年收入占比在98%以上。2017年8月,俏尔婷婷并表后,无缝内衣业务成为公司的另一大收入来源。2017年,公司棉袜业务收入占比81.23%,无缝内衣业务占比16.50%。
从分地区收入构成来看,公司的主要收入来自外销。2017年外贸销售收入为9.31亿元,占整体收入的82.14%。根据官网披露,公司国内销售收入中部分为国外客户的中国子公司,实际来自国外客户收入占比90%以上。
据分析,健盛集团由于2016年遭受迪卡侬大订单的流失,2017年以后迅速调整客户管理战略,拓展客户资源,加上俏尔婷婷并表,导致2017/18年公司营收增长迅速,超过同行其他相似企业。
另一方面,考虑到2015年以来对越南产能建设的投入,其近年来扣非净利润增速也令人满意,2017年扣非净利润增长57%,2018年前三季度增长51%,高于同业水平。
初步预计,健盛集团2018-2020年的营业收入将分别达到15.9亿元、20亿元和2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达到2亿元、2.6亿元和3亿元。
【创业史】
做了“袜业第一股”,还要做“全球唯一”!
说到防寒保暖,袜子必不可少。
那你知道“袜业第一股”是哪家吗?
不,不是浪莎股份,是健盛集团!
健盛20多年来“只做一双袜子”,从一家作坊式小工厂蜕变成为拥有7大生产基地、3500多名员工、3500多台先进织袜机,年产中高档棉袜两亿多双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为全球知名品牌如Adidas、Puma、New Balance、Tommy&Hilfiger以及优衣库、迪卡侬、麦德龙、家乐福、无印良品等零售商提供专业的袜品研发、设计、制造和服务。
2015年1月27日,健盛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国内袜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如今,健盛集团已是全球最大的棉袜生产企业之一。对于未来,董事长张茂义毫不掩藏自己的野心,他说“健盛的目标是成为全球唯一”。
A 发现商机:
淘汰尼龙袜 最早做棉袜
1963年,张茂义生于浙江东阳横店镇,1978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名落孙山。经过两年的埋头复习,直到1980年,张茂义才考入北京轻工业学院(今北京工商大学)。1984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浙江江山县计经委工作。
1992年底,张茂义被安排到计经委下属的工业供销公司任经理。一直喜欢琢磨生意的张茂义如鱼得水,不到一年,工业供销公司就扭亏为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台湾厂商生产的棉袜,相比当时大陆市场上常见的尼龙袜,棉袜穿着不臭,吸汗性也好,头脑灵活的张茂义看到了小小棉袜里头的大商机,决意让供销公司也做棉袜。
1993年底,张茂义从银行贷款350万元,着手创办浙江健盛袜业有限公司。凭借在江山县城郊租下的几间部队仓库,依靠15台棉袜机,带领20多名员工,他走上了创业之路。
当时,健盛的产品工艺尚未成熟,但棉袜天生的优点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公司第三年的盈利就超过了200万。
然而,诸暨、义乌等地的个体户们也嗅到了其中商机,纷纷跟风做起棉袜生意。“我们公司毕竟是国有性质,决策程序繁琐,员工干活也缺乏动力。”张茂义说,1997年,公司逐渐在市场竞争中落入下风,经营出现困难。在公司面临亏损的情况下,张茂义与四位同事出资110万元,把公司买了下来,改制过后的健盛全面从内销走向外贸。
和老外做生意也不容易。张茂义记得,一次,帮日本客户代工的一批袜子出现长短不一的瑕疵,客户把他叫到上海,愤怒地将袜子甩到他面前,并要求健盛用零售价回购。
整批订单用零售价回购,意味着张茂义要出100多万人民币,而这是健盛一年的利润。
“的确是我们的过错,我们答应了客户的要求。”张茂义回忆,回到工厂后,他召开员工会议,又是心痛又是激动,甚至当场流下了眼泪。从那以后,“把质量和信用视为生命”在健盛再也不是一句空话。
B “袜子乾坤”:
透气排汗是基础 还能防水泡拉伤
简单的一双袜子,有多少技术含量?在健盛员工看来,技术含量还不小。
就拿第一道编织工序来说,健盛便“与众不同”。一般的工厂往往会直接用单纱线开始纺织,而健盛却首先将两根单纱线均匀地交织在一起,再进行编织。这一小小改动,就让袜子的耐磨度与抗起球度提高了至少1倍。
成品加工车间里,工人们正拿着剪线机熟稔地剪去袜子内多余的线头。相对于传统的手工剪线,机器操作不仅速度快,而且可自动将剪下的线头吸入机箱,避免多余的线头留于袜中。“袜子罗口处的线头必须控制在0.3到0.5厘米。别以为几根细细的棉线无关紧要,日本的客户就曾因为线头长短提出过退货。”健盛集团副总经理汤战昌说。
一直以来,专业运动袜是袜子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品类。目前,健盛已经开发出了登山袜、骑车袜、高尔夫袜、羽毛球袜等七大类功能性运动袜品,成为国内最专业的运动袜生产商。以女士专业跑步袜为例,为了透气、排汗,袜背进行了网孔设计;脚跟、脚尖处进行了加厚设计,起到了减震作用,防止水泡的产生;脚腕处的强压力带达到了防韧带拉伤、减缓长时间弯曲疲劳的效果;足部中间还设置了一圈加固结构,增加舒适度。
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背后,是健盛独家创制的“研发体系”:集团设计部由4人组成,负责将产品规格以书面形式交给技术部;6个工厂分设技术部,共50人左右,专门负责打样。“一般的工厂都是找机修师傅直接打样,像健盛这样专门设立技术部打样以保证大货参数精准度的,国内还没有第二家。”健盛集团技术部经理肖刚说。
C 独特理念:
低价代工不可取 高价代工有甜头
“唯有偏执狂才可以生存。”正是对质量近乎偏执的追求,让健盛赢得了Adidas、Puma、New Balance、Tommy & Hilfiger等国际一线品牌的青睐,就连业内以严苛与挑剔著称的日本客户也对健盛竖起大拇指。
冈本株式会社是健盛最早的客户,也是日本袜业的龙头老大。合作初期,冈本的订单仅两三百万美元。三年的合作之后,产品的品质、严格的交期、适中的价格都让冈本非常满意,冈本撇开了第三方贸易公司直接与健盛展开了交易。示范效应之下,优衣库、美津浓、Topvalu等也纷纷委托冈本请健盛代工,现在,通过冈本在健盛下达的订单已经达到了3000万美元。
“一流品牌的价值链蛋糕很大,即使从中切取一小块,也很享受。”张茂义表示,代工企业常被许多人认为是三流企业,但如果你的代工对象是世界顶级企业或品牌,情况就会不一样。拿袜子来说,一双成本是5元的产品,在顶级品牌手中可以卖到50元。代工企业要提价5毛钱,一般对方都会答应,因为这只占了其零售价格的1%,但对于企业来说毛利就增加了10%。这就是为什么鸿海集团通过为苹果代工,成为了台湾最大的企业。
对于代工企业普遍存在的利润较低现象,张茂义说,这是企业缺乏自信、参与低价竞争的结果。他认为,企业竞争在所难免,但一旦参与低价竞争,无异于自杀,根本难以长期生存,也谈不上制造高端产品、树立良好品牌;企业要健康发展,必须跳出低价竞争的怪圈,用高附加值的品质和服务,来赢得知名品牌和零售商的青睐。据介绍,健盛的毛利率常年保持在30%以上,纯利润则达到13%,这对一家传统企业来说,实属不易。
在行业金字塔端的代工,也让健盛创造了历史:2015年1月27日,健盛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袜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此前的2014年,健盛营收为6.45亿元。
链接:浪莎为啥不是“袜业第一股”?
或许读者会困惑,在袜子行业,浪莎名气很大,公司也上市了,难道浪莎不应该是“袜业第一股”吗?
的确,位于浙江义乌的浪莎集团,是全国最大的袜子生产企业之一,号称中国袜业第一品牌。1995年10月,翁氏三兄弟与港商合资创办了义乌浪莎针织有限公司,翁荣金任董事长。当时,国内袜业市场到处是牌杂质次的低档货,而高端市场则被日本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袜子占领。翁荣金当即拍板:要做就做自己的知名品牌。1996年起,翁荣金在中央电视台打出国内第一个袜子广告,“浪莎,不只是吸引”渐渐为人们所熟悉。
不过,2006年借壳*ST长控上市的浪莎集团,并没有将自己的袜业资产置入其中,而选择了刚刚起步的内衣业务,并称要在3年时间内缔造“内衣大王”。然而,在上市十年之际,浪莎股份却在连续第五年业绩下滑后出现了首度亏损:2015年营业收入2.05亿元,同比下降37.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68万元,同比下降1155.97%。主业持续低迷,浪莎股份也在不断寻求转型,曾公告称拟向互联网文化产业领域转型。
而张茂义,则“做定袜子(针织)不放松”。走进浙江健盛集团江山针织有限公司的车间,500台意大利进口的Lonati编织缝头一体机正发出隆隆轰鸣。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袜机,只需25名工人花几秒钟时间输入口令,这些蓝色的大块头就能日产10万双棉袜。这样的生产场景,是健盛集团下属6家工厂的缩影。
张茂义表示,健盛已经从OEM(代工)走到ODM(设计加工),如今,他们要做的,是自主品牌。在企业产能扩充上,健盛准备投入3亿元,建成一家符合德国“工业4.0”要求、年新增6000万双棉袜的智慧工厂;投入4亿元,建设年新增5200万双、6000万双两个丝袜生产线项目。上述项目完成后,年新增销售收入可达22.78亿元,年新增净利润可达2.76亿元。
【视频】风云浙商-张茂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