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北方鞋都”步入大规模建设期 鞋企未来将会成为新经济的起点?
- 地方被称为“北方鞋都”,周围都是制鞋企业。它就是位于雄安新区的三台镇。目前,该区域有3800家企业,年产值超过200亿元,占据中低端鞋业的半壁江山。
这地方被称为“北方鞋都”,周围都是制鞋企业。它就是位于雄安新区的三台镇。目前,该区域有3800家企业,年产值超过200亿元,占据中低端鞋业的半壁江山。
三台镇的制鞋历史可以追溯到1976年。那一年冬天特别冷,天津某鞋厂的棉鞋订单激增。三台镇一户农民利用私人关系,拿到一笔代工订单。全家男女老幼上阵,在家里完成了这单生意。他们知道这很冒险,但是为了家人吃上饭,也顾不得那么多。
1978年,改革开放序幕拉开,三台镇农民洗脚上田,切入制鞋产业。如今,当地能用、不能用的土地,全都盖满了火柴盒式的,达标或不达标的厂房。
中国制鞋有四大产区:华南产区(广州、东莞和惠州),华东产区(福建晋江和浙江台州),西南产区(成都和重庆)和华北产区(河北安新)。其中,晋江和安新有着更大的行业影响力,前者主攻一、二线品牌,被业内称为“中国鞋都”,后者面向中低端市场,被称为“北方鞋都”。
这一格局,大抵在2001年之后逐渐形成。当年,北京拿下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运动休闲鞋市场随之兴起。三台镇的制鞋产业由此进入长达十年的高速发展期,同时也进入了洗牌期,一些规模企业逐渐成型,而落后的作坊开始被淘汰。
王志永是安新县制鞋协会会长,他创办的鞋企是当地龙头之一。2000年,他创立自己的品牌“吉星宇”,并较早意识到更新厂房、扩大规模、引入先进生产技术,甚至改良设计的重要性。为此他四处考察,数度搬迁,引入最新款的鞋机,以便生产品质更高的鞋子。
但三台镇锁定的依然是最大基数的金字塔底部市场,这一市场往往门槛较低,竞争尤为惨烈,客户忠诚度抵不过几毛钱的让利。三台制鞋企业的优势,主要在于快速高效的反应能力和较低的生产成本,整体上依然堪称乡镇企业的“进阶版”。
2013年,阿里巴巴命名了首批“中国淘宝村”,电商触角深入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而阿里研究院去年公布的淘宝村名单中,雄安三县(容城、雄县、安新)就占到7个。互联网和电商激活了中国城乡的消费市场。对于三台镇而言,这意味着全新的机遇:从底端的生产制造切入上游的零售,提升产业附加值,变得越来越可行。
转型是从内部开始的,准确说是从企业的主人开始的。“三四十岁的这代人,几乎没有念完高中的。”1982年生的王涛坦言。然而,他们已经是三千多家企业的实际当家人。王涛和哥哥是在鞋子中长大的,初中没读完就辍学回家,接班制鞋厂。老板自己当员工,亲自刷胶亲自缝制,谈客户、买材料、做鞋、送货一条龙服务。
2016年,三台镇终于出现了第一家试水资本市场的企业。天宏制鞋挂牌新三板,并请来知名女星赵丽颖代言旗下品牌“梵不凡”。而这家三台的龙头企业之一,2016年营收不过3000多万。
三台镇制鞋企业的销售仍然以线下经销商为主,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拥抱电商。王志永还找到商业策划专家孙峰和田默的团队,寻求零售品牌的策划服务。2017年3月,策划团队经过几个月调研,交出一份鞋业新零售的方案。具体内容包括:孵化一个面向年轻人的品牌;借鉴快消品的模式,少量多批,满足个性化需求;打通线上线下渠道;邀请引领年轻人生活方式的流量网红代言等。
王志永和他的乡亲们,经历了一个短暂的心理建设期。随后,一个比零售品牌更大的计划被策划团队提了出来——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区相似,对整个制鞋产区进行异地再造,并实施“双转”:产区转移和产业转型。他们提出了“建设以鞋业为产业特色的国际化鞋业小镇”的整体解决方案。
实际上,随着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以及不断提升的人工成本,中低端制鞋的利润被急剧压缩。产业想要持续发展,品牌化、智能化本来就已经迫在眉睫。而对于三台镇,很多厂房涉及的环保、消防隐患,也是监管部门的心病,产区的转移或者重构,只是时间问题。雄安新区规划的落地,则让这一速度突然加快。
2016年,三台镇部分企业家组建了安新县制鞋行业协会,吸纳会员1000多人。雄安新区消息公布之后,这个行业协会发挥了更重要的价值。几个村并不是同一个姓氏,但是彼此依然沾亲带故,宗族将他们织成一张紧密又松散的网。这是他们在与外地产区竞争时的优势之一,但有时候却成为阻力。“双转”提出来之后,王志永不断受到村里人的质疑,流言蜚语一度此起彼伏,让这个耿直的北方汉子饱受困扰。
2017年8月,安新县制鞋行业协会与高邑县政府签署“高邑新三台鞋业小镇”协议。这个协会称,在此之前,用时四个多月密集考察了全国30多个目的地,行程2万多公里,跑坏了两部商务车,还组织了近百场大小讨论。
2017年11月,河北卫视报道了248家安新制鞋企业签署协议将转移落户到高邑的消息,并提到这是雄安新区现有规模企业主动转移、抱团转移的首次实践,也是雄安新区传统产业转移签署的第一单。一个月后,央视《经济半小时》也对安新县制鞋行业协会推动的“双转”进行了报道。春节前夕,中共高邑县委、高邑县政府给雄安新区企业家们发出公开信称,鞋业小镇已成功获批2018年河北省重点项目,而鞋业小镇项目首期5000亩占地基本完成收储。
参与“双转”的企业越来越多,目前签约已超过500家,有意向的超过1000家,三台大部分龙头企业都囊括在内。其中还包括部分晋江、温州、石家庄等地的鞋企。当然,还有不少三台人,抱着怀疑与观望的态度。
整个三台镇鞋业产区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当地高度耦合的产业链。如果想要延续其生命力,只能抱团取暖。为此,王志永他们还发起成立了“河北新三台制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来运营即将在高邑启动的新三台制鞋小镇,并邀请三台镇的同行入股。他们还筹划,公司与北京知名院所共同发起成立雄安新区国际鞋业研究所。他们甚至希望,这家公司未来可以在主板上市,让股东们“享受资本市场的巨大红利”。
为了适应电商时代的消费趋势与品牌孵化趋势,项目还规划了电商中心及适应柔性生产的“云工厂”。“‘云工厂’就是一种共享的生产线。任何想生产鞋子的人,支付租金即可拎包生产,这样一来,鞋企便可以实现轻资产运营。”田默认为,这也很好地契合了时下的网红经济、新零售趋势。
至于电商中心,未来将是一个孵化器。田默认为,不只是吉星宇,而是三台这个产区,都有望借由互联网,将“ZARA基因”变成切实的商业利益。
三台镇目前是一个非常具有前景的地方,未来将会成为新经济的起点。而在这里的人未来将会感受到非常大的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