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行业年度回顾专题】中国缝制机械行业改革开放40年
-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庄严举行,为改革开放40周年画上圆满句号,也为开启下一个征程吹响号角。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经济腾飞的40年,是中国社会快速转型的40年,40年经济建设硕果累累,40年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 企业结构的改变
- 市场需求结构的改变
- 企业产品结构的改变
- 产业投资结构的改变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经历了数量级和质量级的跃升式发展,产业规模、企业成熟度、产品质量与结构、技术专利等各个方面都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成功地实现了全方位的提升与发展,为缝制机械行业由大变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行业改革开放40年
行业改革开放40年来,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行业大事,像是一幅幅历史的画卷,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定格住瞬间,铭记发展的光辉历史,每一次的大事件共同成就了今天的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版图。中国缝制机械协会自1984年成立开始,始终坚持“服务企业、造福行业、面向未来,引领发展”的初心,与行业相伴相生。▼
现今的缝机行业,绕不过台州这座“中国缝制设备之都”,如今的台州已经形成了台州缝制机械产业集群。
江苏是传统的服装生产重镇,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缝制设备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深圳的缝纫机、辅助设备、软件和销售商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伴随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壮大
缝机发展的历史,行业前辈可以说上几天几夜。缝制机械行业资深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雷杰总结了在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下,上海地区缝纫机产业产生的几大变化:
台州,经过多年的发展,从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才、管理粗放、质量低劣的起步阶段发展到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重视产品质量、追求技术创新、实现海外并购的如今阶段,以杰克、中捷、美机、汇宝、川田等企业为代表,形成了台州缝制机械产业集群。▼
江苏地区缝机产业的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而不断发展壮大。这里不仅有标准菀坪、万工、苏州菀坪、常熟工缝等闪闪发光的整机生产企业,还有以高质量产品著称的零部件配套基地;
这里不仅有IMB、常州工缝、TPET、翰德利等特种缝纫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缝纫设备以及延伸领域设备的生产商与服务商,还有江苏志远、江苏苏诚等资深并且成功转型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商贸企业。
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先锋之城,在产业勃兴之初,与台湾缝机产业有着诸多渊源。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深圳雅诺、远成、大洁王、有利、柒柒柒、鹏诚、日东、金利、德业、金丰等都是其中翘楚。
宁波零部件产业,也是在外资企业向国内转移的情况下起步、发展、壮大的。近年来,以德鹰、鄞工、华一、旺业为代表的宁波零部件企业主动把握市场机遇,依托多年发展积累的产业优势,在严把质量的基础上,通过设备升级、工艺改进等持续投入,合理且有效地对产能进行了布局,进一步巩固了优质零部件“宁波制造”的整体形象。
缝制设备的创新以及智慧缝制的实现,电控系统成为了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目前,我国缝制设备电控系统的整体水平与发展步伐已经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有些领军企业的产品技术和性价比已经能与国际先进水平媲美,甚至超过国外产品,在市场占有率上取得大幅度的领先优势。
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承接世界缝制机械产业转移的良机,国际先进企业陆续到来,大量民营缝机企业借助工业缝制设备的产业春潮茁壮成长,渐渐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力军。
这一过程中,行业彻底完成由家用缝纫机向工业缝纫机的历史转变,刺绣机、特种机研发生产逐渐崭露头角,产品整体向高速化方向发展。
台资缝企因为台湾制造成本不断攀升,逐渐转战开拓大陆销售市场,成立研发基地,前不久举行乔迁庆典的星锐就是其中的代表。▼
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桩桩件件,都会被历史所铭记,在缝机人的共同记忆中,历久弥新。相信在以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为平台的行业各方力量的大力推动下,行业内各个企业大力加强合作、交流、互惠、共享,定能推动行业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