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告失败:这家耐克工厂正式关闭,损失超2亿,当年一张订单轰动整个业界
- 在与Nike取得同意后,在去年12月31日,关闭位于瓜达拉哈拉(位于墨西哥)的工厂。损失超2亿人民币,与Nike合作的执行长下台。
宣告失败!损失超2亿人民币
与Nike合作的执行长下台
2018年底,伟创力财务长高立(Christopher E. Collier)在分析师会议上透露,与Nike「分手」,「很明显我们无法达到商用化与可行方法,与Nike取得同意后,将在12月31日,关闭位于瓜达拉哈拉(位于墨西哥)的工厂。」
这决定,让伟创力损失达3000万美元,敲定与Nike合作的执行长退休下台。
2015年,Nike宣布跟美国电子代工大厂伟创力策略联盟,要革新制鞋业的供应链。无独有偶,两个月后,adidas宣布要取代人工,用机器人在德国制鞋,预计设立两座快速工厂,聘请160位工程师。
2016年,一张Nike下在墨西哥的订单,撼动运动鞋供应链,当机器人取代人工,它对传统鞋业帝国打响了第一枪。
而更让人意外的是,从Nike到阿迪达斯,这群大厂发展自动化,所挑选的新合作伙伴名单,竟未见台商踪影。
Nike鞋业自动化为何失败?
流失的订单,两年半后,确定再回流台商与韩商手上。他们,究竟是为何分手?
近期才去伟创力墨西哥厂拜访的供应商透露,该厂区防守严密,
过去两年半,伟创力从宝成挖了一些制鞋干部前往墨西哥,帮忙改善制鞋流程,工厂「里面说中文也会通」,一位供应商笑称。
据了解,Nike希望伟创力可以做到月产能100万双鞋,这在制鞋业是最基本标准(编按:宝成平均月产能约2500万双鞋),但后者仍难达标。
一位高层透露,初期,Nike是把一些平价鞋款转去那边做,因为量大,制程又一致,「据说伟创力良率不高!因为自动化不顺,导致后来很多产线陆续改回手工。他们还在摸索怎麽做鞋子,满认真的,也挖角了一批宝成的主管过去。」然而,「每次业务去,就看到手工比率越来越高,从6成、8成、9成这样慢慢下来,等于走回头路了。」
有意思的是,这场分手案虽发生,不代表Nike就放弃自动化之路。据悉,Nike近期找上台资与韩资代工厂,讨论到墨西哥设厂的可能性,目前尚未有结论。
当时蔡佩君在会上表态,从今年第二季开始,把全球每个产区的精英员工找回台湾驻点参与转型大计,每次开会事必躬亲,甚至还为这些员工另开办公室,跟其他部门分割开来,避免相互干扰。
「领导人必须聚焦在大格局,而不要纠结小细节。」
这是哈佛两位教授,在讨论转型必备视野时,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当关键绝非技术跟钱时,你跟你同业的竞争点最终只在于:
你是否比别人早一步看清现实,做出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