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高端智能缝制装备制造基地(一期)——百日打桩34万米
图为杰克高端智能缝制装备制造基地(一期)项目施工现场。
本报记者朱小兵文/摄
2月27日,天空下着蒙蒙细雨,在位于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杰克高端智能缝制装备制造基地(一期)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车辆来往穿梭。
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工地会议室里正在召开的监理例会,大家发言积极。“这类会议,我们每两周开一次,对施工安全、施工进度等进行合理调度。今天主要是针对雨季期间安全施工进行了部署,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杰克控股集团副总裁陈华贵说,“目前,工地上每天有300多名工人在施工。”
据悉,这个基地是杰克立足中端、拓展中高端,向智能制造成套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该项目整体建设用地1015亩,总投资56亿元,将建设研发科技大楼、缝纫机博物馆、智能缝纫设备创意中心、物联网缝制设备智造车间等,建成后形成年产智能缝纫机200万台、智能特种缝纫机10万台、智能缝制单元1万台、智能装备自动线100条的规模,实现产值约90亿元。
翻开此项工程的进度记事表,记者看到:
2018年8月24日,土地成功摘牌;2018年8月27日,办理临时不动产证;2018年8月31日,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并完成项目立项;2018年9月10日,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2018年9月26日,取得节能审查意见书;2018年9月30日,取得开工许可;2018年10月1日,发起开工令……
“目前在建的是项目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1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陈华贵说,项目从土地招拍挂开始,一路走来,得到了市里和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今年,我们遇到了几十年不遇的春季多雨天气,施工很受影响。由于相关部门的支持,目前总体施工进度正按预期有序推进。”
项目临时用电,从报审批到实现现场供电,供电部门只花了一个月时间,及时保障了项目的施工用电;在环评和人评环节,环保和建设等相关部门积极为申报需要创造一切便利条件;项目基础建设需要深挖基坑,因集聚区地质条件特殊,质监部门提前介入,在设计阶段就告知相关地质情况,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确保了施工进度不受影响……
而从去年10月1日开工到今年1月10日,短短一百天时间,该项目工程更是完成了34万米的管桩施工任务。
“去年,台州管桩供应非常紧俏。在集聚区相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我们项目部承包了一个企业的全部管桩产能,再和两家企业洽谈,优先满足项目的管桩需求。”项目经理邱利根介绍,打桩期间,项目部实施每天一报,专人跟踪施工进度,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我们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日夜兼程赶进度。比如今天因客观因素,打桩进度有所延缓,有10根没完成,那明天必须及时补上。”邱利根说,目前,项目的地下工程已基本完成。“现在,我们正朝着今年7月工程局部验收、部分车间投产的目标,有序安排推进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