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行业年度回顾专题】行业形势总结与预判
- 2018年11月17日,主题为“聚焦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2018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大会在浙江省诸暨市隆重举行。▼
来自协会130余家理事单位、部分特邀新会员、零部件单项冠军及行业优秀专利奖获奖企业等共计240余名企业代表相聚一堂。
大会不仅有翔实严谨的协会年度工作总结对行业内外发布,亦有行业重量级企业家互动探讨的观点发布,还有相关专题报告,更有行业领导高屋建瓴,极具前瞻的行业形势预判分析。
行业大会上,全体代表审议通过了协会秘书长陈戟所做的协会2018年度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关于发展新会员的批复》,对2018年下半年新加入协会的30余家新会员单位进行了颁证。▼
会议期间,还进行了行业零部件单项产品冠军(优势)企业的发布,行业优秀专利奖的颁奖。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副理事长林建龙、中国科技自动化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健分别发布了《服装企业智能制造应用调研报告》、《智慧缝制综合能力测评报告》。
2018行业形势总结
在何烨的主旨发言中对2018年的行业形势做了总结,2018年,行业克服了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下行压力加大,不确定性增大,发展信心不足等一系列困难,紧抓下游行业需求升级和国内外市场结构变化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有效增产提质。▼
在产品结构优化方面非电控普通型平缝机下降,电脑平缝机产量增长53%,包缝机、绷缝机、特种机等均保持约20%以上增长。
自动模板机产量接近3万台,同比增长超过70%以上。各类专用缝制单元设备(自动贴袋机、自动钉攀机、自动接橡筋机等),产量超过 3000台,同比增长超过30%。智能化缝制设备销售收入近20亿元。
在市场方面内外销比例实质性改变。内销47%,外销53%。
前三季度,百家企业出口的工业缝纫机均价355.82美元/台,同比增长12.40%。应用领域有效拓展。服装约占70%,鞋帽箱包15%,家纺制品10%,其他5%。客户群体优化。特种缝纫机、自动模板及个性化缝制单元等被溢达、波司登、雅戈尔、罗莱、水星等下游领军企业普遍应用。
2018年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40周年,也是缝制机械行业发展史上特殊的一年。
2018年是缝纫机行业高速发展的一年,特别是前三季度发展良好;
也是这一年,我国的缝纫机行业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中美贸易争端与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扩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行业为期两年的中高速增长又将进入阶段性调整,追求质量、效益和效率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急需提上日程。
2019行业形势预判
2019年,行业需要重点完成技术创新、品种增加、品质提升、品牌建设、智慧缝制推进、市场拓展等六项任务,缝制机械行业仍有很多机会点。
产业转移带来新需求。近年来,印度及东南亚国家积极承接服装产业转移,带动较强的设备需求。印度、东南亚国家劳动力成本普遍较低,对低成本的追逐使得全球厂商纷纷将生产中心从中国向更低成本地区转移。
同时,东南亚各国纷纷推出相关政策,在自由贸易、投资、税收、产业规划等多方面利好服装产业发展,并有志于将本国打造为世界主要服装产业中心。
成本优势加码产业政策,印度及东南亚国家未来将会成为世界主要的服装纺织生产基地,从而有力带动缝制机械需求。
设备更新周期回暖。2002年开始,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受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带动,实现了一轮长达5年的周期增长,2007年缝纫机产量达到1780万台。▼
2011年产量达到阶段高点1706万台。但随着国内纺织服装产业的流出,行业出现了缓慢的周期回落。
2016年开始,受全球产业转移和我国缝制机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缝制机械行业开始复苏。从缝制机械产品产量周期可以看出,上一次产量峰值大约出现在2011年左右,根据行业产品8年左右的最佳使用年限来看,缝制机械有望进入新一轮更新换代周期。
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在人口红利的消失、供给侧改革推动的产业升级,以及熟练技工等人力资源短缺、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行的压力下,国内外纺织服装、箱包等行业对智能化、自动化、节能化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强,机电一体化产品已主导了缝制机械的发展潮流。▼
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智能化和自动化是未来缝制机械发展和效率提高的发展规律和必然要求。同时,我国鼓励轻工业和缝制机械的自动化转型,结合工业4.0和产业升级的诉求,在《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中均对自动化设备作出了要求。
行业格局调整,集中度提升。缝制机械行业竞争激烈,中小企业主动提价可能性较小。在成本承压的情况下,各家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渠道销售能力都面临考验。尤其是缺乏规模、品牌效应和稳定下游客户的中小企业,生存环境被打压,甚至有倒闭的危险。行业本身受到政策导向影响,出现行业内中小企业主动出清的情况,产能不断向大中型企业集中。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已经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变为一个工业大国,“工业大国”、“大而不强”是中国的最基本经济国情;从工业化进程看,改革开放40年中国总体的工业化进程从初期阶段快速地发展到工业化后期阶段。
在这种大环境下,将发展重心从聚焦产能转向提升品质,加强创新,开拓市场,加快缝制设备智能化转移升级进程,以智慧缝制来激发和引领市场消费升级,培育壮大行业发展新动能,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