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80后”全国人大代表李先兰—— 缝纫车间里走出“发明家”

    李先兰在车间。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宏斌、杨耀烨、骆昌威摄

      35岁的李先兰是一个典型的“80后”。16年前,一列从湖北开出的列车,把刚刚高中毕业的农村女孩李先兰带到了广州。在这里,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30项技术改革创新、12项生产效率提升、为企业创造700多万元经济效益……16年来,李先兰始终奋斗在车间一线,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和创新精神,不断创造行业奇迹。

      昨天,这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德爱康纺织内饰制品有限公司制造科副科长李先兰向记者讲述了自己普通但又不平凡的经历。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贾政、吴城华、何瑞琪、杨洋、蔡冬庆、陈家源

      基层代表风采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广东代表团有一批“80后”代表。他们年轻力壮、善于思考,不仅在各自的领域都做出了成绩,而且深入了解基层的呼声和需求,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展现了“80后”的风采与担当。

      小动作大学问 上班一年升“班长”

      2003年9月,年仅19岁的李先兰踏上开往广州的列车,成为广州德爱康纺织内饰制品有限公司的一名车缝工。

      “一线车缝工的工作量大,工作很辛苦,工作超过8小时是常有的事。”李先兰说,自己经常是上了流水线就停不下来,生产非常紧张。虽然是一份看似机械的工作,但爱动脑子的李先兰却能悟出门道。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李先兰不是立刻休息,而是开始思索如何改进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当时我的工作是给座椅皮面进行车缝,按照原本的步骤,要先对皮面一侧进行折边再剪开,然后对另一侧进行同样的工序。”李先兰说,观察几天后,自己就想出了一个更方便省时的方法,先把每一个座椅皮面进行对折操作,等到中午再统一进行剪裁处理。

      “这样省去了每次对折前拿起剪刀、放下剪刀的动作,节省了不少时间,工作效率也提高很多。”几个月下来,初来乍到的李先兰在厂里的考核都名列前茅。第二年,李先兰就晋升为班长。

      勤思考善发明 争当模范创佳绩

      当上班长后的李先兰非但没有放弃思考,反而感觉自己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熟悉每一个生产工序细节的李先兰继续发挥自己“发明创造”的能力。

      在位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车缝车间,每台缝纫机的针口,都有一个金属挡板,这也是李先兰的“微改造”成果。

      原来在改造前,不少工人在作业时,经常注意不到针头的位置,很容易扎到手。来自一线的李先兰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随后,李先兰提议,在厂里每台缝纫机的针口处都安装挡板,此后再没发生过针头伤人事件。

      2013年,德爱康成立巾帼创新工作室,李先兰成为工作室负责人。6年以来,工作室取得不少亮眼成绩:30项技术改革创新、生产效率提升12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700多万元……

      凭借熟练的业务能力和持续的创新精神,李先兰当选了全省劳动模范,并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李先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代表履职记 我把责任感 变成驱动力

      回忆起知道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那一刻,李先兰内心欣喜,又感到迷茫:“我知道自己起点不高,也没有人大代表的履职经验,怕做不好。”

      她把内心的责任感变成履职的驱动力。她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大沓人大学习资料,而那厚厚的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她调研的一些数据。记得2018年距离两会召开只有一个月时间,为了弥补在人大知识方面的不足,她春节选择留在广州,如饥似渴地钻研起相关文件资料。

      “我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谈起第一次履职,李先兰语言朴实而真诚。去年她带去了三个建议,都是和外来务工人员权益相关的。

      今年,她带来了关于加大女职工生育奖励假保障的建议。目前一些省份明确规定生育奖励假期工资纳入生育津贴范围,但也有多个省份未纳入。她建议通过建立生育奖励假期生育津贴保障制度,以及建立生育保险费浮动费率制度进行解决,给育龄女职工比例高的企业提供更优惠的保险费率,降低企业使用育龄女职工的成本,提高企业使用育龄女职工的意愿。

      专注裁断工艺不断创新

      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李先兰除了积极提出建议外,还用自己的行动践行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到,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现场聆听讲话的李先兰备受振奋:“我们的企业关注创新,我是劳模更要关注创新。”

      从北京回来后,李先兰就带领团队成功地研究出用裁断机代替激光剪裁力布的新工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汽车安全气囊力布剪裁一直是裁断工序的一个难点,因为剪裁要求精确,工厂普遍使用激光进行裁断。然而,激光裁断有一个缺点,就是每次只能裁一层布,还需要人工操作,效率非常低。去年6月,李先兰的团队提出使用实体裁断刀代替激光裁断的方案。

      李先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激光裁,每片需要10秒,只能裁1层;裁断刀裁,每片需要10秒,但是每次能裁10层,这就等于效率提高了10倍。

      由于安全气囊对品质要求极高,尤其对裁洞大小和偏差范围有严格要求。而工艺改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实体裁断刀经常会造成力布毛边现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李先兰团队绞尽脑汁,历时半年时间,在经过无数次试验尝试和数据对比之后,终于找到最优方案。而这些工作都是团队利用休息时间进行的。

      “去年底这套工艺改善方案已经通过了日本TS公司的评估,投入到生产阶段后,从生产效果看,这项创新预计每年能为公司增加50万元的收益。”李先兰自豪地说。更令人惊喜的是,随着这一工序升级成功,李先兰的车间也成为遍布全球的TS工厂里第一家使用裁断刀进行力布裁断的工厂,TS公司也准备将李先兰团队改进的工艺向全球推广。

      “其实,无论是科研创新还是工艺创新,我们一点都不比国外弱。即使在工厂车间,也有不少像我们一样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每天都想出创新的点子。”李先兰说。

      从改进生产工序,到进行生产设备微改造,再到成立创新工作室,解决世界裁断工艺的难题,李先兰的创新故事是一名农民女工为这个时代改变命运写下最好的注释,也是一位“80后”全国人大代表交给这个时代最好的答卷。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