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微调研】把脉北方市场:理性应对需求调整

           随着国内服装等下游用户企业的陆续开工,2019年缝制设备迎来了开年后的销售小旺季。为了进一步了解开年后缝制设备销售和下游企业开工生产情况,并对全年设备市场走势和下游生产接单趋势进行预判,中国缝制机械协会春季调研组赴河北、山东、安徽三省,深入十余家设备经销商和服装企业一线,与相关企业进行了沟通交流。


      需求端:下游订单总量回落  

           综合调研情况,河北、山东、安徽三省服装产业近年来整体发展平稳,受规模体量、商业模式、生产方式等因素影响,分化层级较为明显,从缝制设备的需求来看,带动国产设备销售的主力军,是中小微型服装企业。综合来看,三省服装产业呈现如下特点(加下表):
           针对2019年各类型服企开工情况,调研组分别依据规模、产销模式等特性,选取了大、中、小型规模,自有品牌、外贸订单代工、内销订单代工及监狱下属为主的近十家服装企业为样本,进行了深度考察和调研。

           综合来看,各类型服企年后开工正常,大多数企业为当地设厂,因此工人返厂率超过95%以上,但相较去年开工时间有一周左右的延后。其中,自有品牌的大中型企业和监狱下属企业生产繁忙,订单量充足且部分简单工序需外放加工,但这类型企业在设备上基本以进口品牌为主;主要以国产设备以主的代工型企业,基本采取来单来料方式进行生产,目前接单排产情况维持正常,但订单利润越来越低、订单要求逐步提升。更为严重的是,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大量外贸公司采取保守的观望态度,一方面不再新接订单,另一方面已接订单暂缓下放。因此,具体订单情况,需要贸易战走向更加明朗后才能确定。
           整体预判,中小微型服企生产排单将出现中速下滑。此外,管理、效率、品质、交期等综合因素差异,导致服企综合实力参差不齐,盈利能力愈发薄弱,在接单时“A接挣钱、B接持平、C接赔钱”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市场不缺订单,但很多单就是养工人,没利润甚至要贴钱”的现象,已经成为北方绝大多数小微服企面临的困境。
           此外,国家环保政策持续高压下,面辅料供应吃紧。服企均反应,因面辅料供应不足导致生产中断甚至停产等待的情况时有发生。据服企预测,面辅料供应将长期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成为影响服装整体产能的重要因素。

      供应端:设备销售“踩刹车”  


           调研组分别走访了具有代表性的蓝天、金腾、兄弟等骨干商贸企业,上述企业均具备一定规模和区位优势,建有成熟分销体系,对区域市场掌控度较高。据三家企业负责人介绍,经过连续两年的需求放量之后,2019年开年后的销售情况,同比前两年明显出现转淡趋势。

           整体来看,河北、山东、安徽开年后设备销售同比稳中有降,90%的终端销售以小批量订单为主,几台甚至单台购买的情况不在少数。设备总体货源供应充足,销售以平包绷、锁钉套等常规类设备为主,裁床、铺布机、模板机等设备受关注度较高。
           对全年销售走势,经销商普遍保有谨慎态度,认为自二季度开始,整体销量将出现下滑并贯穿全年。综合考虑市场多样性需求且中小微用户基数众多等客观因素,预判区域市场全年将平稳下滑,常规产品持续走低,但出现断崖式下跌的可能性极小。
           在走访过程中调研组还了解到,近年来杰克、中捷、美机等国产骨干整机品牌所推行的品牌塑造战略和质量提升工程成效明显,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极大提升。据受访服企相关设备负责人介绍,企业采购设备从经济实用转向品牌化的速度正在加快;经销商层面也反馈,开年后二三线品牌销售遇冷,市场份额正加速向一线品牌聚集。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受访服企负责人表示,除工艺要求、设备损坏等原因外,今年将延缓常规设备的大批量采购投入,小批量更换的频次和规模也将有所控制。但是随着生产的深入和订单要求的提升,对于能够切实提升效率、保证品质的缝制设备,服装企业仍有刚性需求。从走访情况看,中小微型服装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铺布机、裁床等前道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度极低,相关工艺绝大多数还停留在人工操作层面,实际生产效率偏低,少数企业已经购入单台设备进行试用,对比效果明显。因此,即使市场整体趋降,缝前及自动化缝中设备,仍具备一定的空间可供挖掘。

      市场调整,呼吁缝企理性应对  

           春季调研组组长、协会副理事长吴吉灵表示,在持续两年连续放量增长之后,市场新增增量需求和存量更新换代需求基本达到饱和,尤其是电脑平缝机、电脑包缝机等常规产品,周期性触顶回落趋势明显,国内市场已经全面转向存量常态化,销售下行已成为大概率事件,但下行幅度尚需根据中美贸易战走向等因素进行综合判定,有待进一步观察。

           根据实际走访情况,结合北方其他省市区域收集的信息来看,一季度北方设备市场基本维持平稳缓降格局,预判二季度开始,降幅会进一步扩大——种种迹象表明,市场正式转入平稳下降的调整期。
           面对2019年国内整体市场走势和格局,建议缝企坚定信心、理性冷静应对。在去年召开的行业大会上,“连续增长后,市场将进入调整震荡期”成为广泛共识,行业企业对此已有所准备。从具体操作层面,建议广大缝企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力争抓准危中之机,持续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首先,坚守质量为先底线,杜绝“萝卜快了不洗泥”。近年来,品质替代价格,成为用户选择设备的首选因素。据服企反映,近两年来国产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同比例的质量波动,缝企应引以为戒,珍惜得来不易的品牌形象和市场认可度,持续推动产品的质量提升。
           其次,不同企业应依照自身产品特性,进行重新定位和资源整合。尤其是中小整机生产企业,应以下游实际需求为导向,加快动能转换,以创新驱动实现“做长长板”,舍弃已经不具备优势的领域,集中资源在细分应用层面做精做强,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核心优势。
           第三,为拉动销售,开年后骨干整机企业及部分经销商纷纷开展了以旧换新、活动促销等营销行为,部分中小整机企业为尽快消化库存、回笼资金,已经开启降价通道。随着市场需求下行、竞争加剧,提醒广大行业企业理性应对,关键做好资金链的风险管控,主动维护良性市场秩序。
           此外,受服装产业向人口密集的欠发达地区转移、国家扶贫政策向服装产业倾斜、地方政府产业政策支持等因素影响,河北邯郸、山东鲁西南、安徽宿洲,以及河南、山西部分区域,呈现出一定的发展潜力和延续性,有望形成新的服装产业集群,或将成为设备销售新的增量市场,行业企业可适当予以关注。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