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缝纫生产线:一端进面料,一端出成品,全程无人参与
- 虽然有很多毛巾、家纺企业已经将智能化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并积极引进相关智能设备,但这些产品在真正解放劳动力,实现标准化、模块化、自动化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作为一种高效率的生产模式,智慧缝制还处于“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的发展阶段。面对这样一种现状,TPET却有一套独特的解决方案。
几十年来,自动化设备尽管看上去也一直被用于纺织品的大规模生产,但主要涉及的还是缝纫机中一些非常简单的任务。尽管提高了缝制效率,但对技术工的依赖、品质和效率的互斥问题仍旧存在。实际上,缝制行业并不容易引进自动化、智能化设备。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传统的毛巾产业属于劳动力密集产业,生产模式至少需要3大步骤:自动铺布+人工裁剪+人工缝纫;过程冗长,费时费力,品质依旧得不到保证!
自动铺布
人工裁剪
人工缝纫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企业要做的不仅是智能化设备的升级应用,更要让这些设备之间互通互联, 通过自动搬运、自动化检测设备与信息化软件进行集成,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智能化软硬件整体输出方案。实现转型升级。听起来似乎很棘手,但TPET已经让这套生产模式成功落地。
现在,透过一个很直观的案例来了解一下TPET的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检测设备、无人搬运设备、信息化软件之间的相互配合!
1 自动化设备
对比传统的生产模式,TPET全自动超细纤维毛巾机全程自动化缝制,成卷面料进去,便能直接生产出一片片规格精准的毛巾,而且效率高达3万片/天!TPET除了过硬的研发实力,当然还要有不断学习的心态,在一次次摸索中,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升级。从而形成一套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例如:超纤毛巾机前段搭配全自动开条机,效率可达1800m/h,后段搭配自动收料装置,实现自动叠毛巾、自动计数功能,彻底摆脱人工,效率同步,都可达3万片/天!
2 自动检测设备
TPET在机器上加装“视觉识别”装置,通过机器人的视觉和实时分析,可以比人眼更精准地观察面料,并追踪精准到最大为半毫米误差的缝纫针位置。透过自动化测量算法,可以精确的检测出面料的尺寸及位置是否偏移,杜绝缝制过程中因面料纬斜造成的浪费!它的精确性和高效性,可稳定检测大于0.1mm的表面缺陷。 3 无人搬运系统
以前,不同的设备是独立的孤岛 ,需要相应的人力把物料运输到各个设备前,才能完成一系列的工序。现在TPET透过智能传输设备——AGV无人运输车,实现车间物流畅通。满厂来回穿梭,按需上料、下料。确保运输全程自动化,物料全程不落地! 4 息化软件的集成
TPET利用物联网技术和设备监控技术,加强了信息管理和服务,透过电子看板,可以清楚掌握整个生产线产销流程、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上人工的干预、即时正确地采集生产线数据。 文章来源:纺织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