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衣厂不在出现“年轻人”?
- #小蛮腰下的城中村工厂
在广州,离小蛮腰不远的康乐和鹭江村,是广州著名的城中村,同时也可以说是中国成衣市场的风向标。这里聚集了大大小小的制衣厂,形成了中国20年来成衣制造业的缩影。
工厂招聘人员说:“工人的工资要求高,但是整个市场的价格滞后,客户给的价格太低,一件衣服客户给10元钱加工费,工人工资要支付掉6元,所有制衣厂招的工人都是管吃管住,每年房租都在不断上涨,房租水电一支付,我们真赚不到钱的”。
应聘的员工却说:“有些老板以高薪把人套路进了厂,在旺季的时候干得多确实能挣一万多,但是到了淡季,就把人开除;而且很多服装厂的效益越来越不好,7-8千的工资一年碰不上一回,工资普遍在2000-4000元。再加上,所有基本的员工保障都没有,就算加班到吐血,老板都能撇的干干净净”。
制衣厂的难处:
①近几年各项成本都在不断上升,特别是人工成本,连续每年10%以上的增长,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生存压力。而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人工成本是非常的敏感。
②很多服装企业基本以前是接回来的订单刚好付工人工资的零利润。有些订单还要亏钱接回来养工人,一年中只有2-3个月旺季正常生产和产生盈利。
工人的难处:
①在广州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现在一个单间都要1200元才能租下来。
②在厂里都是计件工作的,计件单价从几分钱到几毛钱不等,最多的也就1块多,但是1块的价格不是衣服太难做,就是半年才会有一批的货。
③如果我想要拿到月薪7-8千的工资,每天的工作时长必须得在15个小时左右。还得手比较快,有时候看到身后被我们做好扔到身后的那一堆有多大,绝对会把你吓到。数量吓人是小事,颈椎出问题和屁股坐烂是所有人的问题。
#年轻人不愿意做服装
①做衣服是个繁琐且枯燥的过程。常跑制衣厂的人,能经常看到门口放的几十卷布匹上躺着因为熬夜做了一夜衣服的工人呼呼大睡。很多整烫工日夜不休的烫衣服,右胳膊明显日久成疾。工作环境的嘈杂和工作内容的枯燥,新生代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接受不了,哪怕这是个高薪的行业。
②不是90后不能干,而是现在外面的就业机会很多,选择也更多。工厂虽然月收入过万,但是环境不好,热不透气,经常加班加点,比起来还是身体更要紧。宁可一个月几千,也要保命。而且现在的工厂套路太多,也不能全怪年轻人不愿意,既然想要留住人,就要有落实动作和福利。
③目前从事制衣行业的核心工人都是中年人,他们掌握着行业的技术和人脉。服装这个传统的手工业在国内正在呈现衰退的趋势,尽管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必备项,而且制衣行业永远有市场,但是制衣业的生产方式将迎来转型,升级后的制衣业只会为年轻人提供新的角色。
#制衣厂的经营痛点
①大批量订单时代,工厂一个款上万件订单,在生产过程中,物料采购、资料准备、生产转换周期时间充足,转换频率以一个月一次为单位,企业各管理层级的信息沟通周期长,反应慢。在以多款少量、短交期的订单模式下,导致了管理组织信息脱节、反应迟钝。
人工成本的增加,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是冲击的根本。从Zara到Louis Vuitton等品牌产地纷纷转为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就可以看出我们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了。
制衣业的行业竞争被加大,一大批的工厂倒闭了,一大批优秀的制衣工人失业了,订单外流。不管是工厂,还是服装企业,承受着需求不足和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
对于制衣厂来说,在留住人工或者提升机器设备的方面,都要做好不赚钱的打算。另一方面要确定好自己的主营方向,开发几款极致的单品积累客户。
市场外在的多款少量是常态,如何在面对新市场的情况下做出调整和适应,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次经营意识、管理组织、生产管理的转型和创新。适应和接受这种挑战也是一种提升竞争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