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做衣服比中国便宜?机器人将改变全球制衣格局?
- 中国服装人仰头抢占各种互联网的时候,美国人却埋头拱土抢中国服装制造。《华尔街日报》评论,“AI机器人来了,对美国而言,这是好消息;而对贫穷国家而言,这是一件坏消息”。
上图:面对柔软的面料,能模拟人类现有操作方式完成缝纫的机器人,从技术上来讲是有可能实现的。实现人类的缝纫动作,还需要取决于两个关键技术的突破,机器视觉和执行机构,以完成各种柔性生产操作。
视频:先进的AI缝纫机器人,一条缝纫机器人生产线能替代 10 名工人组成的传统生产线,能在 8 小时内生产 1142 件 T 恤,而人类生产线只能生产 669 件。在单个人类的指挥下,一台缝纫机器人每小时生产的衬衫数量相当于 17 名工人。
上图:挪威科技大学实验室研发的缝纫机器人,可操作柔软面料。
一、 比“中国制造”更便宜的美国制造,美国服装工厂,综合成本比中国更低?!
多年来,制造公司长期以来一直以劳动力成本为理由,将生产转移到发达工业国家之外:中国是这条路径的受益者。
这家自动缝纫机器人供应商背后,完全依仗于美国国防部的扶持。多年来,美国一直为军装的缝制与生产而耿耿于怀,美国军服用量却很大——五角大楼每年在制服上的花费大约为40亿美元。
美国国防部很想让自己的士兵,穿上“美国制造”的军服,但是成本一直是大问题。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将175万美元的合同给予这家科技公司,开发自动化的服装缝制设施。换句话说,一向以高科技示人的神秘DARPA,需要服装机器人工厂,在没有人工操作的情况下,可以从头到尾缝制军服。
如今看来,Softwear正在接近它的目标:至少在某些服装制造领域。Softwear使用机械臂和真空吸力,通过机器视觉系统来提升、放置和保持织物的位置。考虑到织物折叠、线头缺陷、边角不规则等,机器人必须有成熟的算法。而且,成像系统速度要非常快。因为一个操作女工在一分钟可以完成5000次缝针,这留给照相机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
Softwear系统使用一台每秒捕获超过1,000帧的专用相机,利用高速相机来捕捉面料状态,通过缝纫机器人来引导缝纫针工作。机器人把针头移到布料上,而不是把布料移到针头上,解决了服装缝纫中最难解决的张力平衡问题,比人眼更精准地观察织物,并追踪精准到最大为半毫米误差的缝纫针位置。
三、 美国和中国拼抢”服装制造“
据统计,97%的美国服装都是进口的。美国人一直在问:这个局面能否改变?技术公司SoftWear正在寻求这样努力,提振美国服装业和鞋业。地方政府也没闲着。
与自动化缝纫技术相配套的,是美国阿肯色州的努力。阿肯色州与苏州天源公司进行了一年的谈判,提供了大约320万美元的进境奖励,包括基础设施援助、培训资金,与此同时,将该设施的财产税削减65%,每年总计可节省达160万美元。美国州政府想的是,一旦全面运营,该工厂将创造400个工作岗位,平均工资为每小时14美元。
400人的工作岗位,对一个美国州长而言,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而在中国,服装行业往往是“陈旧”行业的代表。这样的旧动能,被干掉、或者被转移到东南亚,似乎都不足惜!
但是,中国的服装、箱包等劳动密集产业,很快就会碰到全新的职业杀手:自动缝纫机器人。它将重塑制造业的全球化分工格局!美国小石城就是这样一个缩影。天源服装的这家工厂拥有21条自动化装配线,与传统的人工生产相比,预计可降低50%至70%的人工成本,同时提高70%以上的生产率。当产线全面打开的时候,每22秒便会制造一件T恤衫,每年能生产大约2300万件。”天源服装的负责人曾经提到,“在世界各地,即使最便宜的劳动力市场也无法与我们竞争”。
这项自动化技术,可以使得该工厂每件Adidas T恤从面料裁剪到缝纫到成品,大约需要4分钟,而生产成本只需要2元人民币。
而且这个技术还在飞速发展。2017年SoftWear收到投资者CTW的450万美元投资后,开始加速全自动化生产线的开发。一年半后的今天,原来的4分钟,已经可以缩短到22秒,1个操作员可以顶替原来的11个人。自动化缝纫,是一个越来越不能拒绝的新兴技术。
目前,美国每年进口1000亿美元的服装,如果这个行业能够实现自动化,并且回迁美国的话,全球纺织业格局将会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