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南亚接来的500万美元订单,创了公司纪录却难倒了纺织老板!
-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4月1日报道,今年早些时候,黄方轩(音)在佛山的服装厂面临一个问题。
他的工厂从印尼的一家公司获得了创纪录的500万美元(合3353万人民币)订单,但他的103名员工中只有三分之二在春节后重返工作岗位。
他说:“我最大的挑战不是拿到订单,而是找到能完成订单的资源。”
报道称,提高工资以吸引更多工人不是一个选择,因为现在地方政府要求企业必须缴纳雇员的社保金——黄方轩承认以前没有缴纳过。
在受访的20名佛山工厂主当中,有14人说订单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产能利用率也超过90%。20人中有12人表示,这种势头很可能会在未来3到6个月持续下去。
报道称,然而,随着结构性压力增大,经营状况变得越来越困难。
2017年,地方政府要求工厂从燃煤改为使用汽油,这使能源成本上涨了50%之多。劳动力短缺也在加剧——20名工厂主中的15人说他们人手不够。
图片拍摄自东南亚某服装厂,全部是年轻女工
中国在全球服装制造领域的优势逐年走低, 中国工人月薪突破400美元,逐渐接近欧美国家水平,目前在中国,部分纺织、面料、成衣工厂已开始向海外转移。如“H&M”等品牌的代工厂,一直追求降低成本,像“候鸟”那样把服装生产工厂转移至东南亚等国。长期与中国工厂合作的优衣库中国的相关人士指出,“工厂的危机感相当强”。
中国能否守住服装工厂?
1
以攻为守:
全球一线服装品牌代工厂加速启动“智能制造”
中国在全球服装制造领域的优势逐年走低
2
中国工人月薪突破400美元
逐渐接近欧美国家水平,机器换人是必然选择
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的每月的人工费已突破400美元,达到作为竞争对手崛起的越南的2倍、孟加拉国的4倍的水平。今后中国的人工费预计维持每年10%以上的增速,从中国迁走的服装企业正在增加。
3
智能制造、精益生产
是中国守住服装工厂的最后一道防线
目前中国虽然人工成本上升,但一件衣服在中国生产,它的综合成本其实比东南亚要低。
中国自80年代起,众多中小企业就从事服装代工,熟练工人集中,作业效率高,相对东南亚等国家质量优势明显。此外,布料工厂很多都在中国,无论是原料采购,还是产品的销售,中国都具有能降低物流费用的优势。
波司登目前自动化率为20%左右,但高德康表示在数年后将提高至50~60%。波司登计划除了布料的剪裁机和羽绒充填机实现自动化之外,在物流方面,商品的分拣等方面也将积极利用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