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拼多多、淘宝:一件电商衣服是如何做出来?背后供应商的秘密......
- 在佛山溢达工厂,一件网易严选衬衣如何做出来?小编和伙伴们一进车间,就被震撼了!
上图:广东溢达一年的服装产量有1.1亿件以上,相当于平均每秒生产9件。
车间真的是太大了,一天也参观不完,全程需要坐摆渡车。从初级棉纺织加工到最后成衣制造,它拥有服装制造每一个环节,大到梭织布厂,小到商标、纽扣.......工厂里自动化程度极高,智能排产全程自己分配订单,机械手自动完成裁剪工艺。
拼多多工厂直卖模式
服装生产中,库存的产生是因为需求的不确定性。拼多多以类似“集单”的方式锁定一个相对确定性的商品需求,工厂再进行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以最短的路径和时间送到消费者手中,形成新的商品流通模式,力图趋于零库存。
去年12月,拼多多发布“新品牌计划”,拼多多表示会给代工厂在一定范围内倾斜流量、推荐位资源,以增加商品曝光度,支持其品牌化建设。拼多多方面还表示,对于加入“新品牌计划”的工厂还将引入可视化平台,即通过直播打通生产端与需求端之间的信息流,计划在2019年重点扶持100家“拼工厂”。
淘宝云工厂
相比拼多多,阿里的改造方案更成熟一些:通过视觉识别来实现工厂生产透明化和产能数字化。阿里给工厂提供摄像头、交换机、边缘服务器和网关等配套硬件,搭载多种算法的摄像头会持续扫描生产线,视频数据在本地和云上协同计算,然后把结构化的核心数据上传到云端,进一步跟消费平台进行实时打通。上图:淘宝线下电商工厂有3000多 ,部分“淘工厂”车间里的摄像头,可对生产效率进行预测、分析。相比条码或RFID,摄像头改造是一个轻量级非侵入的解决方案,可以让工厂达到一定程度的产能数字化,进行实时信息可视及互动。
电商工厂背后的“断层”
电商工厂,是简单的电商+工厂吗?是卖流量还是卖产品?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工厂合作中,有哪些问题和阻碍向上发展的"断层"?一、供应链断层
电商平台与代工厂的合作并没有想象中的紧密——工厂的核心诉求是订单和生产利润(更低的生产成本,更高的出货价格),但在生存压力下,代工厂不可能放弃品牌方的大订单,这是他们的主要订单来源,会优先考虑这部分订单的稳定性。
除非电商平台能给代工厂足够的订单,不然双方的合作是缺少保障的。目前电商平台一般是中小工厂,大一些的代工厂仍选择订单形式的合作,即使改造也是单独分出一条生产线做尝试。二、人才断层
即懂互联网又懂传统制造业的人才太少——就比如说阿里,据了解阿里虽从自身组织管理中沉淀出中台系统,但能懂行业、懂业务,去给企业做业务拆解和中台搭建的人才也是非常少的。而互联网离制造业的距离更远,以至于两个行业“语言”都不同,大家都说 “产品”,但指的却不是同一个概念。
三、互联网+制造的融合方式
富士康、红领、海尔这些在智能制造上颇有建树的企业,都是在自身有足够的工业基础和制造经验后,才能在某一领域进行突破,将能力向外开放延伸。
而BAT(百度、阿里、腾讯)则想先寻找行业70%的共性问题,想拿出行业通用的解决方案来大规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