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电子电控行业发展解析
- 2018年,缝制机械电子电控行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在行业企业的努力下,坚持创新驱动,全力推进产品数控化、智能化升级,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展望2019,面对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还需苦练内功,持续发力。
用户多样化需求激增,响应能力有待提升
随着纺织服装等下游行业转型升级的持续深入,用户多样化需求激增,从终端用户多样化需求入手,开发各类具有差异化功能、性能的缝制设备及服务解决方案,已成为整个缝制机械行业提升产品研发能力,改进制造工艺,提高产品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行业在此方面投入了极大的资源和人力,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然相比市场需求,行业响应能力尤显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人力资源不足,长期以来,行业人才的培养及储备始终无法有效满足发展需求,高素质复合型领军人才尤为短缺;二是上游配套链不稳定,无论是软件外包还是硬件的外协配套,极少有专注于缝机控制领域的专业企业或团队,相应配套服务能力也良莠不齐,目前也是制约行业快速响应的重要因素;三是标准缺失,特别是数据格式类标准、软硬件兼容及接口类标准以及技术规程类标准的滞后,行业在技术开发方面协作性不够,兼容性不足,由此导致有限的技术资源浪费。
苦练内功,引领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
首先,加快终端用户需求的采集和响应。一是加强自身的产品、市场客户群体的定位,明确和突出自身重点优势产品和研发方向;二是加强客户需求的挖掘、采集和分析,充分重视客户的差异化需求,通过对浅层客户的功能配置及深层次客户的功能开发,做好需求响应;三是要做好共性需求研究成果的平台化、模块化,持续推进产品迭代。
其次,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提升产品附加值。继续加强对人工智能、集成电路、5G以及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关注,加强产品工业设计开发及各类智能技术引进和融合,切实提升产品附件值;加快基于数据的服务的制造新模式的探索和尝试,推进行业价值向转移,加快实现行业差评由生产型制造向“制造+服务”及“产品+服务”转变。
第三,加强行业发展协同和资源共享。充分利用行业及协会公共平台, 凝聚共识,通过专利共享、产业链合作、资源整合等形式,加强在标准制修订、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客户需求响应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和产业链协同。
第四,加强产业链优化,提升全球资源调配能力。切实梳理和引进上下游协作配套资源,以企业为主体构建战略供应链体系以及战略经销服务体系;继续加强海外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围绕 “一带一路” 加快推进海外分支机构的设置和资源配置,加大海外人才的招聘和培养力度,提升企业海外研发协同及售前售后综合能力。
最后,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氛围,做好自身企业人员结构分析和优化配置,吸引和引进各类人才;做好各类人才的长效培养计划,强化员工岗位技能和知识更新;建立不同类型人才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留住人才,用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