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零部件行业发展解析
- 2018年,在全球缝制机械市场需求旺盛带动下,零部件整体产能持续回升,全年取得稳中有进的中速增长,骨干企业抢抓机遇,持续投入主观意愿和信心明显增强,部分企业产销数据创出历史新高。但随着2019年市场环境整体转向下行,叠加行业转型进入攻坚期的影响,如何通过创新变革、结构调整、装备智能升级以及工艺技术革新等方式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零部件企业应对挑战,打造持久活力和发展动力的必经路径。
产销:基本面持续向好,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
2018年,缝机行业整体产销值产值接近历史同期高位,受此带动,零部件(不含电控)行业年工业总产值达到约 195 亿元,同比增长约17.4%,全年保持高负荷生产态势。
据协会不完全统计,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现有零部件生产企业整体规模超过千家,从业人员约 6-8 万人,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津冀、广东等地区(见下表1)。产值超过1000 万元且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零部件企业近200 家,德鹰、强信、凯斯、兴港铝业、华洋、常熟重机、博盟等企业产值已经突破亿元。
表 1 缝制机械零部件区域分布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零部件行业集中度实现快速提升。多重因素下,品质代替价格成为首要要素,整机企业以质量为先决,加大优质零部件采购,骨干零部件企业获得更多市场资源,实现闭环良性发展。据协会对65家零部件骨干企业调研统计显示,2018年65家企业工业总产值合计为 36.4亿元,同比增长27%以上,全行业占比接近19%。经济效益层面,65家企业利润总额约为5.33亿元,利润率约为14.6%,高于行业零均值。同时,骨干零部件企业积极转变思路,优化再造生产流程,围绕生产自动化升级加强了投入,且数额和持续性均有明显增强。据协会对65家骨干零部件企业的统计显示,65家企业用于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工艺优化、管理创新等软硬件层面的总投入合计为2.8亿元,同比增加约20%;年投入超过500万元的企业占比超过60%;65家企业在用设备总台数为14252 台,同比增长10.5%;自动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1人同时管控操作多台数控加工设备已非常普遍。
国际市场:全球需求旺盛,高品质产品供不应求
从进出口数据看,2018年零部件出口呈现量增额减的趋势,进口则保持了量额持续增长。
1、出口情况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累计出口缝制机械零部件 6829 万公斤,同比增长3.41%;出口额3.69亿美元,同比下降4.02%(见图 1、表 2)。出口产品中,缝纫机针、工业缝纫机旋梭出口回落,工业缝纫机零件降幅明显,出口额同比下降达到60.99%。
图1 缝制机械零部件 2010-2018 年出口额曲线图
表2 2018 年缝制机械零部件出口情况表
出口市场方面(见表 3),越南、日本、印度、中国台湾、美国仍是我国缝制机械零部件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但受中美贸易战以及部分新兴市场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出口降幅明显,对美出口降幅达到55.26%。
表3 2018 年缝制机械零部件产品主要出口市场情况
(单位:公斤、美元、美元 / 公斤、%)
2、进口情况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累计进口缝制机械零部件 215 万公斤,同比增长 17.3%;进口额 9107 万美元,同比上涨5.98%(图 2、表 4)。进口国家和地区主要有日本、中国台湾、越南、德国等。受国内供应不足及国内整机企业对品质要求提升带动,工业缝纫机零部件进口激增,常规零部件(除旋梭、机针外)进口额同比增长达183.04%。
图2 缝制机械零部件 2010-2018 年进口额曲线图
表4 2018 年缝制机械零部件进口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