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服装生产80万件/天,0%返工,人工红利不再!








           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太高了吧!?看完视频我慌了!

           制衣行业是公认最难实现自动化替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之一,但是现在,不少服装厂都开始布局机器人操作系统,在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有家制衣企业,针对各个工序自行研制开发了25种自动化设备。如今在这家企业,做一件梭织衬衫全部52道工序,有65%出自这些“缝纫机器人”之手。

    服装工厂:生产状态不再传统

           位于高明荷城的某制衣厂较早设立、也是较早探索缝纫自动化的工厂。车间里,那种几百上千台缝纫机棋盘一样排成一大片,每个缝纫机前坐一名女工,低头凝视、手脚并用、可劲儿忙活的壮观景象,如今已经很难看见了。

           在2楼的自动化制衣梭织车缝车间,一条由机械手、电子眼等各种部件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将拉筒、修剪颈窝、压烫粘朴、开钮门四道工序连成一体,在电脑程序指挥下精准运作,不出30秒,一件衬衫的左前幅就一气呵成地做出来了;
           而过去“唱主角”的制衣工,现在倒成了“打下手的”,有的给机器送料,有的监控设备参数,状态轻松而悠闲。

    机器人"欺软怕硬"纺织行业的共同难题

           众所周知,在国内外整车、手机等制造上,全流水线的自动化已经屡见不鲜,而一到制衣行业,机器马上就“欺硬怕软”起来——由于布料柔软,延展性强,机器如何实现面料分层与抓取,如何在推移固位时避免拉扯形变,如何在裁割车缝时实现精准定位,等等,是全世界纺织行业的共同难题。


           “传统上,做这个衬衫的袖侧非常难,必须手工折出一个等腰三尖;折叠后条纹还要和整条手臂对上,连成一线。我们称为A1级工序,过去一个熟手工要培训至少半年。”
           而现在,制衣工只需按标准规程把布料摆好,“喂”进机器,剩下的就不用操心了。过去一个熟手工一天工作8小时,只能做300—500件;而她一人“伺候”两台机,一天可以做1800件。生产效率从2011年的87%提升到2016年的108%。

           像这样各种功能的“缝纫机器人”,该服装厂已先后投入使用了1600多台,将全集团梭织(以衬衫为主)和针织(毛衫、弹性较大的T恤等)制衣的自动化率分别提升到65%和35%。

    工人:工作状态不再传统

           制衣车缝行业有句行话叫“脚不离车(衣车),手不离片(裁片)”,因为在车缝过程中,操作工需要用脚来控制衣车的速度,而手部需要高度协调配合,完成更复杂的操作。


           “别说车缝,就是钉纽扣这么简单的工序,都不是那么容易干的!”从一线女工成长起来的张雄颜对此深有感触,“以前工人一天几千个纽扣钉下来,常常头晕眼花,手指头都起水泡。”

    图:广东某针织布厂的机械手臂(针织自动验针机)


           研发出一种转、钉一体化的自动钉扣机,利用图像识别感应器自动把纽扣转到同一个方向,然后钉到衣服上。不仅使工作效率提升了20%,还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