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匠人·匠心】柴国宣:此生不悔选技术

           忠于初心,始于诚心,恪于匠心。

           简单三句话,描绘出一个好工匠的模样,他们用情怀、执着和责任,锻造出永不褪色的“工匠精神”。也正是这种“工匠精神”,在不断为我们这个传统行业添砖加瓦,为我们行业的发展壮大注入生生不息的原动力,为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提供重要支持。

           众所周知,缝制机械行业是一个传统的制造行业,兴起和发展的时间比较早,有许许多多的老一辈缝机匠人们已为行业奋斗终生。虽然这些老一辈缝机匠人们有许多已经步入退休年龄,但他们仍然关注和从事着这个为之奋斗一生的行业,在行业里继续发挥着自己的光辉和余热,他们的匠心和对事业的执着是我们年轻一辈所无法比拟的。

           本期专题,采访了十位行业里的专家,他们中一部分是老前辈,在这个行业里一干就是一辈子,为行业的发展壮大挥洒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用自己的拼搏和热爱在行业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他们虽已高龄,但工作起来的热情和干劲完全不输给体力旺盛的年轻一辈,他们是行业里当之无愧的“缝机工匠”,他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工匠精神”值得行业提倡和学习。

           当然,还有一部分是奋战在缝机行业最前线的年轻的专家们,他们虽然年轻,但技术能力和钻研精神丝毫不亚于老一辈的技术专家,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在学习能力和对新技术的掌握上,更有先天的优势。他们是正在茁壮成长的新一代“缝机工匠”,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匠人·匠心”是本期专题的主题,本刊希望通过这个专题报道唤起更多行业中奋战在第一线的年轻一辈对“工匠精神”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会,继而愿意向缝机匠人们学习,为行业的发展壮大奋斗终生,成就更多的新一代“缝机工匠”!

    柴国轩:此生不悔选技术
    匠人

           由于父亲从事的是缝纫机行业,从小在缝纫机耳濡目染熏陶下长大的柴国宣第一份工作自然而然地选择了进缝纫机厂。

           刚进缝纫机厂,柴国宣什么都不懂,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学习,但基于从小对缝纫机的热爱,他学起技术来非常快。在缝纫机厂基层磨炼了十几年的时间,直至上世纪 90年代时,他陆续成功考取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职称,那时的柴国宣成为了当时上工厂最年轻的技师和高级技师。

           成为高级技师后,柴国宣拥有了自主的产品设计权,在他的主导下,完成了 GN7-00 系列的设计开发工作,并成为当时上工厂在结束和重机MO3300合作后的第一个包缝机产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柴国宣凭着自己的技术能力和经验积累,在行业内逐渐小有名气,许多弄不明白的技术问题别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找他解决。
           记得有一次,一个美国人拿了一条台灯上的灯饰管状包边找到他,咨询他为什么这个灯饰包边正面看不到缝线,只有反面看得到缝线,这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在此之前,这个美国人已经拿着这个灯饰包边咨询过许多业内人士,都没有得到满意的回复。

           柴国宣看到这个灯饰包边后,想了半天,刚开始他也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后来他尝试着用手工去模仿那个包边线迹缝制,在反复地模仿摸索中,他突然就想明白了。原来这就是最简单的锁缝线迹,只不过在缝制的时候把锁缝线迹的底线和面线呈现在一个面上了。

           知道了这个原理后,他想方设法制造可以实现这种线迹的缝纫机,最后终于制造出可以缝制出这种线迹效果的缝纫机。这帮了那个美国人的大忙,他们有了这种机器后,就可以在中国生产这种灯饰,而不需要从美国进口机器,帮助他们节省了很大的成本。柴国宣坦言,有些东西想不明白,反复思考的时候是比较痛苦的,但是一旦想明白了,原理弄懂了,后续的道路就会非常顺利,自己也会非常高兴,这就是缝纫机设计的乐趣所在。

           2005年,柴国宣离开了上工厂,此后,他兜兜转转,陆续在两三个民营缝纫机厂做过技术工作。基于民营小厂的客观条件,研发工作基本需要个人独立完成,产品研发没有一个较完整的研发团队。

           尽管如此,柴国宣还是单枪匹马地完成了 KE-6700型包缝机系列及 K E -3700R型上下差动包缝机系列的研发。直到 2007年的时候,柴国宣在威士董事长吕立毅的盛情邀请下,欣然加入了威士公司从事技术工作直到今天。

           刚到威士时,柴国宣负责过吊挂产品、熨烫产品等系列产品的设计开发,到 2010 年时,威士公司逐渐意识到智能制造是缝纫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于是柴国宣从那时候开始主抓缝纫机智能单元的设计开发工作。柴国宣认为,从传统的缝纫机到现在的缝纫机智能单元,这不仅是缝纫机产品的进步,也是自己的一个学习和挑战的机会。

           于是,他潜下心来专心研究,终于在2011年研究出缝纫机智能单元的雏形,并到2015年成功推出可以面向广大服装厂用户的衬衫和西裤的智能缝制单元系列。如今,随着缝纫机的越来越智能化、自动化,他又在研究针对汽车内饰的智能缝制单元系列。

           另外,柴国宣也在尝试研究如何将智能机器人运用到缝制领域。关于机器人的研究,威士从2015年开始涉足,并陆续在缝制设备专业展会上成功展示过机器人抓手、机器人搬运等相关机器人概念产品。但就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由于机器人的设计开发及制造价格比较昂贵,要将机器人产品大规模引入到服装工厂还难以实现,只能继续摸索研究,争取在未来的某一天实现机器人产品大规模引入到服装工厂,助力服装工厂更高效更省时省工。

           今年的CISMA展,柴国宣计划展出最新的威士机器人概念产品,用人和机械臂相互配合参与工作,对衬衫袖克夫的缝沟、烫、压明线、锁眼、钉扣一气呵成,这个机器人概念产品如果展出成功,在未来的短时间内很有可能能引入到服装厂进行实际应用。柴国宣计划在自己正式退休之前能完成这项开发和完善工作。

           现在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公司项目越来越多,身为威士总工程师的柴国宣的操心也越来越重了,但基于对缝纫机工作的热爱,已经62岁的柴国宣并没有在两年前退休回家,而是选择了继续返聘,继续从事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

           柴国宣是一个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希望能想得非常周到和仔细。他认为自己这一辈子虽然辛苦,但选择了走上缝纫机这条道路他从未后悔,他用40多年的缝纫机从业经历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也为行业尽到了自己的能力,他非常欣慰。

           记者手记:在整个邀约采访及审稿定稿的过程中,记者感觉到柴国宣为人十分低调,尽管他确实为企业、为行业付出了许多,获得了许多成就,技术能力也得到行业许多人的认可,但他却不太愿意标榜和宣传自己,他一直向记者强调,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是企业为他提供了实践平台并培养了他,让他可以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他强调他所做的一切太过平凡,并不值得宣扬。但记者认为,他用一生的脚踏实地和谦虚严谨证明了他值得“工匠”这个荣誉称号。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