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操纵的不是人民币汇率,而是“汇率操纵”这个话题
- 在宣称拟对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之后,当地时间8月5日,美方极限施压又出新招数。
“路透社报道称,美国财长姆努钦周一发表声明称,美国政府认定中国正在操纵人民币汇率,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合作消除来自中国的不公平竞争。这是美国1994年来首次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标签。”
美方抛出“汇率操纵”的话题,本质上还是为中美贸易战寻找新“筹码”,同时不排除试图将当前的贸易摩擦引向其他领域的可能。
不过,美国资本市场和国内舆论对这种升级举措的反应十分强烈,以至于美国政府的高官出来发话“找补”。
“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6日表示,现实情况是美方愿意与中方谈判,美方正在为中方团队9月份赴美谈判做准备。如果双方谈判进展良好,特朗普可能在关税措施上保持灵活,而如果谈判缺乏进展,关税措施还可能升级”。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看中方被贴上“汇率操纵”这件事?中美磋商前景会怎么样?
来详细说说↓↓
一方面,真正被操纵的不是人民币汇率,而是“汇率操纵”这个话题。
美方给中国贴上的“操纵汇率”标签,美国国内舆论似乎不太认同。
“美联社发文称,特朗普在人民币问题上歪曲事实。美国财政部自2017年1月上任以来发布的五份报告中,没有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美国财政部周一发布的是新闻稿,而不是每六个月发布一次的常规汇率报告。实际上,财政部此前的报告曾多次表示,中国不符合美国法律规定的被列为汇率操纵国的条件。”
需要指出的是,美方这次认定依据,并不是大家提得较多的《2015年贸易便捷贸易促进法》(Trade Facilitation and Trade Enforcement Act of 2015),而是《1988年综合贸易和竞争法案》(Omnibus Trade and Competitiveness Act of 1988,简称1988 ACT)。
1988年的标准有两条,比较宽泛;2015年的标准有三条,比较具体。
两套标准,有粗有细,不高兴的时候用粗的,高兴的时候用细的,好不方便。
不仅如此,“汇率操纵”的认定,形式上美国还要协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可以说,从认定“汇率操纵”到实施美方的所谓制裁,其中还有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有足够的时间留给美方去讨价还价。
综合这些情况,大家很清楚地就能判断——
真正被操纵的不是人民币汇率,而是“汇率操纵”这个话题。
美方操纵“汇率操纵”议题,恐怕主要是服从美方一些人的政治意愿,在中美贸易战中增加“砝码”。
但是,这个算盘打错了。
短期看,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标签,可能有些心理作用,但实际效果有限。即便是在美国,也是支持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
长期看,可以确定中国绝对不会在美方威胁下屈服,如果美方的制裁举措全部落实的话,那么必将是个两败俱伤的结果:中方会受到冲击,但美国企业、民众,美国市场,同样也跑不掉。
当然,美国不是没有明白人。
美联储前主席珍妮特·耶伦在今年早些时候就曾经警告,“不要将政策工具定义为汇率操纵”,不要要求人民币稳定以结束贸易战。她也认为中国应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但界定一个国家操纵汇率“既困难又危险”。
中美两国元首大阪会晤,在全世界面前达成了共识。
“中美双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重启经贸磋商。美方表示不再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新的关税。两国经贸团队将就具体问题进行讨论。”
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中方是愿意谈的,也有释放诚意和善意的行动。
在第十二轮磋商之前,中方对美农产品采购已经展开。8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丛亮讲得比较详细。
丛亮说,大阪会晤后至7月底,已有227万吨美国大豆新装船运往中国,预计8月份还会有200万吨大豆装船,双方企业已签协议的1400万吨大豆中仅剩30万吨9月份待装船。
丛亮说,7月19日开始,中方相关企业持续就采购美国大豆......等农产品进行询价。截至8月2日晚,已成交大豆13万吨......这些成交的农产品,均由中方企业向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申请排除进口加征关税。
但是,中方的行动却被无视,美方一些人再度宣称要加征关税,加征理由则是中方在大阪会晤后“尚未兑现采购美国农产品的承诺”。
这里有个需要搞清楚的问题——
中方在大阪会晤时,究竟有没有承诺采购美国农产品?
从2号到现在,作者多方求证,从一位消息灵通的朋友那里,了解到会晤当天现场的一些细节:
6月29日那天,美方在会晤时对农产品采购十分上心,一再提出与中方现场达成采购意向,中方对此始终并未给出具体承诺,只是表示农产品采购要考虑国内市场需求,遵循市场化原则,还要符合WTO规则,让双方经贸工作团队商量着办。
看来,大阪会晤当天双方没有形成具体承诺,但从报道看,大阪会晤之后中方企业的采购已经展开。这已经充分展示中方的诚意了。
中国企业采购本身是个市场行为,既要考虑需求,也要比较质量和价格,亏本的买卖谁愿意干呢?这需要时间,还要考虑买卖是不是真正的公平。
因此,与其说是中方“尚未兑现承诺”,倒不如说是美方一些人恨不得一夜之间把库存农产品全塞给中国,为了极限施压而强行设置话题罢了。
一年多来,美方这种威逼利诱的招数用过多次,可除了给谈判增加新的障碍、消耗美国的国家信誉之外,毫无效果。
因为美方违背大阪共识,重新加征关税,中国企业已经暂停了对美农产品采购,然而美方依然故我,又给中方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这种情况下,美方已经给中美磋商造成了新障碍。
其实说来说去,中方的立场一致都明确清晰——
美方真想达成协议,只有通过“平等和相互尊重”这一种途径来实现。
如果还抱着旧黄历不放,那么无论谈多少轮、多少年,都谈不出好结果。
新闻多一点
美方妄打汇率牌损人不利己
美方将中国列为所谓的“汇率操纵国”,单方面升级经贸摩擦的负面外溢影响已显现。专家认为,美方任性妄为、大打汇率牌给全球市场埋下了更多不确定因素,严重破坏了国际金融秩序,引发金融市场动荡,损人不利己。
8月7日,泰国央行、印度央行和新西兰联储均宣布降息,降息力度从25个基点至50个基点不等。这被市场认为是各国央行应对近期外部不确定性影响的主要措施之一。
“美方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向全球市场释放了消极信号。”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导、国家外管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认为,这在短期内增加了市场的波动、加剧了市场的避险情绪。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今天,这一做法最终只可能是双输。
观察人民币汇率“破7”的过程不难发现,人民币汇率的走跌也是由于外部因素引发的。8月2日,在特朗普发推特称将对剩余的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的关税后,人民币汇率跌至6.9764,已经逼近7的关口。8月5日,周一离岸市场的担忧情绪发酵,人民币汇率在9时15分“破7”,随后,9时30分,人民币在岸市场开盘后,受到离岸市场影响,人民币汇率也很快“破7”。
2017年以来,美方激进的政策主张、反复无常的行事方式和频繁进行的口头干预成为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管涛认为,2017年以来,美方经常以口头干预的方式来影响美元指数走势,到底谁在实施“汇率操纵”,显然是不言自明。
此次人民币汇率贬值同样是美方不负责任的口头干预造成的,且并非首次。2018年9月7日,美方表示,除2000亿美元外,将再对267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消息发布后,离岸人民币汇率从6.84快速贬至6.87,在岸市场也在开盘后贬至6.86上方,较6.8389的中间价明显贬值。
8月6日凌晨,美国股市跌幅放大,美国股市下跌约3%,盘后期货市场下跌了2%。随后,亚洲股市集体大跌。
美国前财政部长、哈佛大学前校长劳伦斯·萨默斯在《华盛顿邮报》撰文称,最近几天,市场的反应拉响了警报,投资者涌向债券、黄金甚至比特币等避险资产,抛出股票和企业贷款等风险较高的资产。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目前经济衰退的风险可能是最高的。
管涛认为,此次美国罔顾事实,将中国列为所谓的“汇率操纵国”,既不符合国际法也不符合其国内法。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美国表面上还是以“卫道者”的形象出现,提倡全球遵守国际规则。现在美国连自己的国内规则都不顾,任性胡为,是对其国际声誉的挥霍。
嘉盛集团首席中文分析师黄俊认为,考虑到美国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的特殊时点,有理由认为这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一个手段。美国通过“两只手”遏制中国的出口,一是通过提高关税,二是迫使人民币升值,双管齐下打击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而汇率手段也是对美国单一的关税政策的补充,美国强力推行的增加关税政策效果不佳。
此外,有专家指出,美方升级经贸摩擦的行为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经济增长前景已面临压力。最新数据显示,7月美国非农部门新增就业岗位较前一个月有所减少;7月美国非制造业景气指数为53.7,低于市场预期的55.5和6月的55.1;8月份美国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至6个月来的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