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却不平凡的技术员:张涛
- 提起台州,多数人脑海里会马上浮现出“制造之都”四个字,同样在椒江区的下陈,提起做多针机的张涛,周围人都会谈到 :“他们夫妻俩近几年,特别拼。”
不平凡的技术人员
“做技术枯燥吗?”本刊记者问张涛。
“枯燥?没觉得。”他说,“没事情做才枯燥,技术是我生活的一半。”
1997年,刚满18岁的张涛,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上海飞球缝纫机有限公司,即现在的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杰克),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从车间流水线基层的对弯针开始,在个人能力和工作内容不断深入的基础上,张涛很有幸成为当时的技术部专家腾书昌的工作助理,张涛说:“事实上,我就是一直跟着滕工,学弯针技术,学了好几年。”后来,张涛被调去技术部,他总结为:“在技术部待的时间最长,学到的东西也最多。”技术部之后,张涛调到了品质中心。他理解为:“做品质,技术是基础,不懂技术肯定不行。”在品质中心一待就是三年。
从车间基层到技术部再到品质中心,十一年的技术专研,赋予了他过硬的弯针技术本领。同时,十一年里的市场工作处理,张涛还收获了同行业伙伴对其工作和技术能力的肯定。
随着时代不断地进步发展,杰克的内部管理需求和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管理人员不断更换和内在结构复杂化的情况下,对于一个专注技术,缺少一定职场交流能力的技术人而言,这是一个瓶颈时期。
危机亦是契机的时局,让处于人生三十而立风口之上的张涛,萌生了走出去闯一闯的想法。思索再三之后,他带着十年磨一剑的弯针技术本领,于2008年从杰克离职,创立了菱锐缝纫机厂(以下简称 :菱锐)。
张涛明白,仅凭一腔对缝纫机的热情是不能让一个缝纫机厂良好地发展下去的,幸好他在创业初期就规划了菱锐的市场定位——以生产特种机为主。
只要没有特别的工作安排,张涛一般都在生产车间和员工待在一起,亲自把控技术上的每一个细节:“装一个零件,你手法不一样,最后装出来的机器成品也会不一样。”
去德国出差,参观工厂,这些工厂的生产规模虽小,但产品水准,却是世界一流,这让张涛感慨万千:“回来后,我就反复思考菱锐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是什么都去做。我就坚持做多针机系列和弯针类绷缝机产品,争取把008多针机、1404多针机、1500纵直筒式绷缝机、720横筒式绷缝机、787绷缝机包括四针六线拼缝机还有它们的延伸系列化、智能化做到极致。”
普通的技术人员
何谓“坦诚”,从辞源学说,“坦”是强调平而直,“诚”指真诚和真实。“坦诚”是指不隐瞒、不修饰本相与人、与己、与天地坦诚相见。提起为什么学习弯针技术,张涛坦言,从进飞球车间开始,他学的是弯针,一直专研的方向也是弯针。
谈到近些年行业技术飞速发展给传统缝制机械技术人员带来的挑战,张涛说:“随着电子技术和智能化的发展,传统的缝纫机技术人员由于缺乏相关领域的知识,如电子、电控这类技术知识,在新产品研发的时候,往往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他坦言自己特别欣赏德国人所秉持的“工匠精神”,为了产品的完美,对每一处细节的精益求精。为了让缝纫机产品低噪声、缝纫性能稳定、适合各种针织面料、自动剪线装置方便用户使用,张涛多次带领团队往返于台州和深圳,进行了技术的深层次探索,积极与电子领域的相关公司开展业务合作,他说:“2019年CISMA上,我们赋予了多针机更多的智能和自动化元素,希望可以给行业和客户贡献一份我们微小的智慧。”
2010年缝制机械行业的行情和 2018年一样生机勃勃,使得当年的很多生产规模较小的公司,在购买缝制机械零件时会比较困难。张涛提起那一年,却非常开心:“因为供应商朋友们对我们的照顾,我们的零件供应从来没有断过。”
践行和扬长,使得缝制机械行业内的多数人,都知道张涛过硬的弯针技术本领,与此同时他也能坦然面对自己不懂旋梭、不熟悉电子技术的不足之处。
谈及菱锐的未来发展,张涛说:“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融入到缝制机械这个行业,我认为挣快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和我的企业,未来所追求的目标是把产品做精,相同的产品做出差异化、特色化。”
在技术实力笼罩的光环下,人人以为他无所不能;生活里的坦诚待人,又让他回到普通人的队伍。有光辉灿烂的时刻,也有暗淡无光的瞬间,这就是张涛,一个普通却不平凡的技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