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工申贝张敏:百年蝴蝶,在变革中拓展缝机新价值
体制改革 勇立潮头
上工申贝的历史是变革的历史,今年我们迎来了蝴蝶品牌一百周年,CISMA展会期间举行了百年庆典,庆祝蝴蝶在风雨中美丽飞翔了一百年。企业在整个社会以及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你的体制首先要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规律。所以,从1919年民族资本家沈玉山创立协昌铁车铺,到1965年建立了国营上海工业缝纫机厂;从1993年成功改制,在行业内最早上市,到2000年,抓住上海缝纫机行业合并重组的机遇,重组协昌、飞人公司,收购家用缝纫机资产,这都是一次次变革。
2017年,在上海市政府的主导推动下,这个百年历史的国有上市企业进行了混合所有制的国企市场化改革。这次变革如同打了一剂强心针,增强了老字号企业的活力,避免了可能有的低迷衰退。2019年,实现了经营团队合作基金持股计划。为了扭转企业成长周期的下滑,上工申贝的历史上经历了不同体制的改革,当然机制还要不断地激活转换,这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
融资发展 创新驱动
说起变革,作为制造业,更离不开技术的变革。我们这个行业多年的跟随性发展,人云亦云,你做我也做,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当然,这个精神也有积极性一面,产品技术、装备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是,到了全球化竞争阶段,我们还是既要注重技术的开发,又要注重产品质量的提升。如果缺少制造基础,缝纫机由大变强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布局欧亚 聚焦智造
今年的情况很像2008年,销售收入腰斩,利润大减,但是企业还没到最困难的时候。大家应该记得,我们行业最低谷的时候应该是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谁能够熬得过去,谁就能够活下去,谁能够抓住危中之机,就能超越你的竞争对手。
2009年,我们勒紧腰带,加大研发投入,实现了M-Type和DAC电控的革命性研发,进入汽车行业。2013年,增发A股募集资金,收购德国百福、KSL,发展3D缝纫机器人走向智能化。2018年,承接了上海君吉公司在汽车及组件焊接、装配线方面的人员和业务,从柔性材料工业自动化向刚性材料领域延伸。2019年,研发了智能缝制工厂QOCDAC系统,走进工业4.0时代。当然我们还做了一些全球化的布局工作,今后是全球化时代,我们必须要面对全球经营布局。2019年之前,我们基本布局了欧洲市场,把欧洲市场的制造按照成本梯度进行重新布局,增强了制造竞争力。可喜的是,罗马尼亚工厂已经基本实现智能制造,虽然还没有把MAS系统用的很好,但是已经获得了罗马尼亚总统大奖。
认清形势 直面挑战
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预测:下调2020全球经济年增速至2.9%,将进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慢时期。中美贸易战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国内纺织服装皮革产业向国外转移,国内服装厂商新增投资意愿不强;中国缝制机械行业重顶回落后进一步调整。欧美汽车工业2018年大幅下滑,中国汽车产销量2018年首次下滑,2019年产销量继续下滑。国六标准带来技术升级压力,新能源补贴大幅下降,国内汽车厂商新增投资更加谨慎。
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以及行业发展情况,中国缝机企业应该怎样发展?我的回答是海纳百川,继往开来,积极推动上下游产业联动和业内互动,合作共赢。
在大数据、互联网以及工业4.0时代,成套的智能化整厂解决方案不可能全部由一家企业做。我有三点建议,希望大家参考。第一,我们首先要稳定制造基础,着力研发缝制工艺智能化。我们制造的东西应该是质量可靠的、稳定的、经久耐用的,不需要太高端。但是要做好产品,一定要用智能的设备工艺来制造。
第二,我们要引导技术应用,推广汽车内饰、家居家具、箱包皮具和服装服饰制造的工业4.0系统应用。在5G时代、机器人时代,传统制造已经不是我们的菜了,通过现在的智能制造或者机器人应用技术,应该把传统下游制造能够体系化,通过工业4.0互联网技术系统化。相信随着中国市场和下游客户的思想转变,我们的应用会越来越普及,工业互联网及工业4.0技术将会引领未来发展。
第三,要拓展新兴市场。制造业的基础是机械制造,核心是程控技术,我们要摆脱传统思维,通过程控技术向下一步市场的发展方向进行延伸,从柔性材料发展到刚性材料,刚柔并举,注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向汽车、航空航天、军工等新兴领域拓展。什么是新兴市场?我认为汽车不管怎么去新能源旧能源,它的内饰件发展一直在更新。我们要向航空航天特别是大飞机、军工导弹这些碳丝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拓展。我们可以转向国家关注的环保领域,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环保是一个机遇。
上工申贝制定了今明两年的主导经营范围,也可说是渡过这两年制造业危机的十六字方针:首先是降本增效,因为拓展市场是不容易的。第二是现金为王。往往企业倒闭破产是因为资金链断裂,所以要捏住现金。第三,是精准研发。企业在这个阶段研发没有那么大的力量,但是可以找准自己的目标进行精准研发,目标要精准且适应市场、适应客户需求,适应我们技术发展的方向。最后对我们上市公司来说,还是有一些融资的渠道或是有一定的资金实力,要适机投资。
我认为,我们不能再盲目的市场拼杀降价,这是自相残杀!我认为,我们要合作共赢,明了现在的艰难形势!把现金拿在手里,如果有实力的话,我认为,现在也是投资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