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外经贸形势
2019行业大会期间,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白明受邀到会,针对中美贸易战进行了专题解读,围绕外贸变化概况、中美贸易战等层面进行专业解读。协会摘取部分观点,供行业企业参考借鉴。
中国整体外贸概况
从外贸整体情况来看,入世以后中国外贸数据总体上涨,贸易战固然会对中美经贸关系产生影响,但也要看到目前美国现在已经降为中国第三大贸易国,而且贸易战初期,抢出口抢进口反而增加了贸易额,从2019年后期,数字才出现下降。
从汇率上看,今年人民币贬值,外贸数据是进出口增长2.4%,但折合成美元是下降2.5%。横向视角看,比不上越南但比韩国等国家强很多。从运输视角来看,汽车运输增长6%,基本上平稳增长;飞机运输增长8%,说明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轮船运输下降1%;铁路运输增长42%,很大程度上中欧班列起到重要作用。
给对外贸易算一下细账,一般贸易发展越来越快,已经占据主导地位,赚取低廉加工费的加工贸易,过去是半壁江山,现在差不多是四分之一。因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打造外贸新优势自主品牌、优势产权,更多体现在一般贸易。
外贸变化的最主要看点在贸易方式,也就是贸易新模式、新业态。从市场多元化角度来讲,得益于与东盟贸易增长11%以上,与欧盟贸易增长8.3%,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中美贸易拖后作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增长比较快,平均增长幅度加6个百分点。从贸易主体上来看,最主要的是民营企业占据主动,差不多达到占半壁江山。产品结构上来看,机电产品占外贸在57%,有所增长。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止跌反弹,除了服装与去年同期持平,鞋、纺织品、家居、塑料都有所反弹。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白明
今年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对外贸影响主要体现在五个层面:第一折算效应、第二刺激效应、第三分配效应、第四匹配效益、第五个估值效应。除汇率变化,影响出口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成本上升、订单减少、研发不足、贸易摩擦以及其他国家竞争、汇率波动、产业转移等。
面对这些风险,企业怎样化解?未来中国企业的外贸竞争优势,未来要打造国际竞争的新优势,包括质量、服务、技术、品牌、标准等,持续不断地优化产业结构、技术改造、加强管理。传统劳动力技能优势不可持续,但有些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并不是说中国就不能够有竞争优势,中国还是人口大国,而且现在看劳动密集型产品,比如服装、鞋帽,也已经出现很多高技术、有很多附加值很高的品牌。
中美贸易战概况
中美贸易战大体来分,主要出现在六个主战场:第一大主战场是对钢铁和铝进口加征关税。第二大主战场是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从500亿到2000亿,从10%加征到25%,后来到3000亿,就是狭义上的贸易战。第三大主战场是美国对中国的断供。第四个主战场,是所谓结构性问题。第五大主战场是汇率。第六大主战场围绕世贸组织地位展开,即美国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和发展中国家地位。目前来说,中美贸易战、日韩贸易战、美欧贸易摩擦等,已经形成国际化贸易大战。
贸易战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中国来说首先对美国出口下降,其次中国对美国进行反制,逐渐增加了国内相关下游产业的负担,美国断供也影响了中国部分企业,但相应的,美国对中国出口下降幅度相当大。第三个是对其他国家的“双鱼”影响,以韩国和越南为例:对韩国鱼是殃及池鱼,对越南是渔翁得利。
应当看到,首先,贸易战没有赢家,对双方、多方都是互损的。其次,贸易战加速倒逼中国改革,有助于让中国在贸易战过程中发现自身的短板弱点,进行针对性提升,这些改革本身也是中国预期的改革,只不过贸易战中加快了进程。第三,,中国拥有14亿人口组成的庞大的国内市场,就是国际市场中国分场,这是贸易战中,中国最大的筹码。
因此,面对着中美贸易战,我们应如何应对?首先拓展国内市场,真正占据、站稳国内大本营。第二要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体现出贸易畅通,最主要转变外贸发展贸易,打造贸易竞争新优势,对贸易战中有共同诉求国家进行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