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服装“智脑”,看见企业未来
- “你身上的服装可能不是人设计的。”2019年,人们终于想起了被人工智能支配的“恐怖”。自2016年Alpha Go击败李世石获得“逻辑能力”后,2019年AI服装设计的横空出世,让人工智能又获得了“艺术造诣”。
今年,央视财经对人工智能服装设计进行了专题报道,行业内还举行了设计师VS人工智能的设计大赛,但人们对此充满争议。但不可否认,智能化的服装设计与生产早已在你我身边,服装产业这一传统制造业已经在智能化方面取得了领先。
3D技术不应局限于终端
“采用3d技术,让设计效果随时可视,可以帮助企业大幅节约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上海凌笛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刘郴对记者说,服装3D数字化是当下服装产业链上重要的切入点,以前服装都是用实物实现信息的交互,如今,凌笛科技正在尝试用数字化方式进行信息流的传递,其旗下自主研发创建的服装产业3D数字化服务平台STYLE 3D,可将服装实现3d可视化设计与展示,将服装中含有的信息通过直观方式呈现出来,从而达到在线协同、高效制造的目的。
为此,凌笛科技一直未放松作为互联网公司的自我要求,在推广过程中,每周更新数据、迭代产品,比如面料库的更新就是一种常态。
全程透明,让服装企业“活得明白”
“纵观江浙沪地区服装企业发展,人为管控已经基本做到了极致,想要迎来新的突破就需要借助数字化手段,在细微处发力,但同时也要考虑到人性化,这才是现代化服装企业的未来走向。”浙江汉脑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成健先为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汉脑数码服务于一家为优衣库做代工的服装企业,加载智能系统后,生产一线工人月工资达到了1.3万元,同时吸引了大量人力资源,2019年初,公司比计划多招收员工500多人,人力资源的富余,让企业得以对低效率员工进行淘汰,从而实现了企业的良性循环。
此外,可视化的操作环境还增加了员工工作的趣味性,屏幕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实时成果,还可进行竞争排名,通过激励、竞争提高员工荣誉感、成就感。“这与我想象中的服装生产完全不同,非常有趣,因此我将自己的朋友也介绍到了企业中。”一位年轻一线工人如是说。
打造产业“路由器”,解开时代发展密码
智能化的加载无疑是要帮助服装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在广州丽晶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江旭东看来,当下服装企业的经营困境,并非因为社会需求下降,而是个性化、碎片化需求产生导致了库存积压。“所以要将企业的供给效率与市场的消费效率相匹配,当需求产生时,企业能够及时与面辅商、加工厂产生协同效应,建立以销售驱动生产的反向供应链,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江旭东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