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放缓,行业步入阶段性调整——2019年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经济运行概况(三)
- 在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引领下,协会适时研究发布《关于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性意见》,骨干企业纷纷聚焦高质量发展,贯彻“三品”战略,加快技术创新和新动能培育,行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高质量发展成效持续显现。
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入推进
01 创新发展深入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交流面不断扩大。截止到2019年底,行业共有国家级、省级及省级以下政府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近50余家,规上企业科研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达14.49%,行业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4.74%,同比增长10.3%;行业在各专业领域举行4 次技术交流研讨,与服装、家纺等下游行业举行5次技术交流和产业对接活动。从展会新产品展示和专利申请主体信息来看,中小企业主导的差异化创新、微创新活动明显增多,创新企业数量同比增长超过10%。
创新成果增多,市场拉动作用增强。2019年行业公告发明专利1920项,虽然同比下降3.96%,但发明占全部专利的比重比上年末继续提升约3个百分点;CISMA2019共评选出智慧缝制主题示范产品62项,技术水平、新品数量均明显超过CISMA2017,行业企业共有近18个科技项目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舒普、智谷、奥拓美盛、元一、名菱、翔科、杜马、凌志等一批创新型企业,在新产品拉动下实现产销20%以上的逆势增长,新产品销售占企业销售比重超过30%。
02 结构调整加快
合资合作持续推进,集中度不断提升。2019年行业格局持续分化,企业合资合作持续推进,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如,顺发、大森合资成立尼森公司研制裁床;杰克参股嘉兴新亚和公司,与上海欧洛特合资成立浙江衣科达公司;美机与重机、胜家开展生产及品牌运营合作;大豪与澳大利亚WILCOM成立合资公司等。据统计显示,2019年行业规上企业数量增长8家,产销规模超越6亿元的整机企业增加2家,行业前20强骨干整机企业销售收入占百家整机比重达78.5%,较上年继续提升近1个百分点。
产品结构持续调整,技术升级加快。普通产品占比下降,智能平缝机、智能包缝机、自动类特种机及缝制单元类高附技术加值设备企稳增长,占比提高约10%。如,多轴步进控制智能平缝机产量比上年增长473%,自动缝制单元产品同比增长45%,电子花样机同比增长15.7%,高速、带刺绣装置的高附加值刺绣机同比增长约15%,自动裁床、拉布机及吊挂输送设备产量增长3%,在下游应用面持续扩大;工业机出口均价增长5.23%,缝前缝后设备出口均价增长26.58%。
03 智能转型提速
智能化产品比重加大,服务软实力提升。据统计测算,电控类缝制设备产品占比已经达到92%,电脑平缝机占平缝机总产量的比重由上年的80%提升到85%;各类特种、专用的智能缝制单元设备品种增加约30%,智能化缝制设备销售额同比增长约25%;行业智慧工厂管理系统及云平台的研发企业增长到近14家,部分企业利用工业物联网建立“智慧缝制共享工场”,推动缝制设备企业由单一的设备提供商向制造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智能制造不断推进。2019年企业继续通过引进自动生产加工流水线、多功能加工中心、机械手等方式,加大投入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整机企业如,宝宇投资数百万引进先进的自动涂装流水线,镨美科投入上千万引进涂装、抛丸除锈及五面体加工线;零部件企业如,德鹰投资五千万引进上百台五轴自动加工中心,组建旋梭智能加工流水线,进一步提升加工自动化和生产效率。
04 增长质量改善
推进技术改造,产品质量提升。行业重点零部件调研和质量提升工作持续推进,骨干整机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升工作已形成常态化机制,杰克、舒普、汇宝、玛雅等骨干企业均投资上千万元进行生产线技术改造,德鹰、祥瑞、凯斯等近20余家骨干零部件企业投资数百万继续引进先进智能加工装备等。从骨干整机企业2019年质量工作总结反馈信息来看,零部件合格率、整机出厂合格率等指标相比上年大幅提升15%。
成本有效管控,效率持续提升。企业发展更加注重提升经营质量与效率。据统计显示,2019年行业营业成本下降12.43%,成本费用下降10.95%,百元营业收入成本减少0.57元,销售费用下降5%,规上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2.27%。效率有所提升,规上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同比提高1.07%,流动资产周转率同比提高1.52%,产成品周转率同比提高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