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国放: 走在时间前面的缝纫机零配件制造商
宁波鄞工 包国放
1958年出生的包国放,在正式开启生产缝纫机轴类零配件的人生前,在崇明农场呆了5年,然后又在宝钢集团下属的冶金设计院做了6年打字员。1987年包国放刚来宁波的时候,鄞州缝纫机厂的性质是集体企业,且处于亏损状态。1989年企业转制的时候,鄞州缝纫机厂是宁波第一批工厂转制的单位,同时这一年,包国放成为企业法人。企业转制的1989年,也是他正式接手鄞州缝纫机厂的第一年,产值150万元,却亏损了600万元。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气馁,扭亏为盈只花了三年时间。接手这个企业,包国放马上就与上海江湾缝纫机厂进行联营。第一年联营,江湾缝纫机厂就给他提供了超精磨、深孔机等生产设备。第一年产值是150多万元、第二年产值是300多万元、第三年产值是1000多万元,并且把上工、江湾、华南的缝纫机轴类零配件业务全部接手,1991年正式转亏为盈。后来,每年的增幅都保持在百分之二三十左右。第五年,包国放和日本重机、兄弟展开合作,成为他们的缝纫机轴类零配件供应商。
“原来的鄞州缝纫机厂设备落后,联营后的鄞工,经设备改造及江湾提供的超精度和上轴深孔设备,和重机、兄弟的技术指导,在宁波地区是生产缝纫机轴类零配件的专业公司,后来经过逐步发展,鄞工远远地超过同行。做任何事都是很辛苦的,不是你一朝一夕就能做成功的,需要一定的前瞻性。”包国放谦虚地说道。
宁波鄞工缝纫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鄞工)自1979年建厂以来,已有41年的发展历史。“我每年年初都会制订一个三年规划,参照这个目标,到了年底就看看有没有全部完成。同时总结厂里还缺少的生产设备,还需要更新的生产设备,如果上一年目标没有完成,就检查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包国放坦诚地说道。
包国放说:“它能提醒我这一步是不是走弯了、这一步是不是进步了、这一步是不是还没达到目标。” 他的办公室墙上有一个全方位的工厂生产监控显示屏,不去车间的时候,抬头就能掌握工厂动态。大屏幕里的生产车间整整齐齐,工人们有序地进行每一项工作。本刊记者问及每天播放最多的画面是什么?他回答:“最后一道检验工序。因为现在厂里的所有轴类品质全部是靠机器保障,不是靠人工保障,所以机器生产出来的产品,百分之九十五是可以保障质量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检验、清洗、包装,如果看到它在正常运作,那说明产品质量没有什么问题。”他回答小编提问的时候,又看了一眼大屏幕。
现在的缝纫机轴类零配件市场,鄞工的占有率相对较高,国内品牌里的杰克、顺发、美机、川田、大森、佳岛、富山等,国外品牌里的重机、兄弟、田岛等,均在使用鄞工轴类产品。产品品质有保证,销售服务有保证,并且能满足客户的所有轴类产品种类要求,前、中、后期都匹配了全面完善的服务。
目前,鄞工的主要投入是在生产设备的更新和自动化设备改造上,公司申报了10项零部件生产设备改造技术专利,已被全部受理,其中1项为发明专利。近3年,鄞工每年的设备投入均超过 600万元,不仅从台湾引进了一批自动加工设备和机械手等自动化、智能化机器,更重要的是对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因此在劳动力降低的情况下,生产效率继续保持提高。
包国放说公司产值约1000万元的时候,工人有约500人,现在产值约6000万元,工人却只有 136人。他考察了行业内生产缝纫机轴类零配件的设备厂,总体比较下来,他认为鄞工的生产设备仍需更先进,生产规模也需更扩大。他说 :“三五年之内,鄞工是不会被同行超越的,三五年后如果我还没有进行自我提升,把后面的规划做好,也有可能被超越。我现在就针对这个,做第二个规划,正在思考把新平台建立在哪里。”他思考的新平台是指 2019年刚注册的新鄞工缝纫机科技(宁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鄞工)。“我现在做的事情,全部是为了三五年以后的新鄞工,要把新鄞工这个科技型企业培养出来。”包国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