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青春,缝机行业的年轻人(之二)
为青春高歌
五月春风意暖,五月青春盎然。青春,是人生中最美的一部分,也是语言中最动人的词语之一;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最有朝气,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年轻人,更承载着缝制机械行业未来。
从本月开始,我们会陆续关注行业中这些“新兴势力”,他们或是科技中坚,或是企业管理的新生力量,关注他们的成长轨迹与取得的点滴成绩,寄希望行业的未来。
让我们致敬青春!
卓越工匠,标准先锋
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 刘永
刘永,现任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2016年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十二五”轻工业科技创新先进个人、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杰出工程师鼓励奖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十二五”创新英才奖;2018年获西安市质量协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推进者;2020年荣获协会中国缝制机械行业青年科技人才“优秀学员”。
在平凡的岗位做不平凡的事是其从业经历的真实现照。自2003年进入标准公司,刘永努力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融会贯通,参与了多款单、双针平缝机的设计开发,特别是参加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YSC-8320控制系统的成功开发,填补了电控系统核心技术国内空白,显著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也为行业树立了自主知识产权标杆。
2017年,刘永开始担任技术中心主任。他带领技术中心全体员工,关注缝制设备和信息化新技术的融合发展。整个团队焕发出巨大的创新能量,一款款智能型工业缝纫机从研发进入批量生产,源源不断地进入市场,成为标准股份保持技术优势,抢占国内外高端市场的生力军。其中,由其主持开发的以智能缝纫机为基础的标准智云(T-IMMS)物联网整体方案仅用1年多时间即成功定型并迅速实现产业化应用,目前已率先在全国监狱系统推广应用、落地实施,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
2020年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新的挑战,公司提出了设计开发平面口罩机的战略部署。面对全新的技术领域,刘永积极主动带领团队边学习、边工作、边改进、边调整,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仅用10天时间,第一台设备就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期间,刘永与团队成员吃住在厂区,连续10天不回家,披星戴月是常态,半夜饿的扛不住就吃一个冷馒头喝几口水,在公司指定的时间内,完成全自动线装配并调试成功。
刘永对待技术工作始终坚持“务实、严谨、科学”态度,在他看来,这就是技术人员的“匠心”所在,当每一项研发成果落地为市场欢迎的产品,那种获得感,让他和他的团队都沉浸其中。刘永说,每一次奖项的获得,都只是一次激励和鞭策,推动着自己带领团队用实干苦干成就梦想,用创业创新实现价值,用敬业乐业升华人生!
一路坚守,不忘初心
浙江宝宇缝纫机有限公司研发部长 史科峰
2000年7月,他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机械系。不安于国有企业的工作氛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进入宝宇,开启与缝机结缘之路,而且一干就是20年。
初入缝机行业,他更多的靠自己边学习边摸索,踏实实践,不断的潜心学习,虚心向老师傅请教,逐渐也领悟出了一套自我提升的方法。如利用业余时间,寻找专业学习资料;网上查看维修论坛,了解各类机器的故障点和解决方法;深入车间,结合机器实际情况,温故而知新。在实践中,难免会碰到技术难题,一时可能找不到相应的理论基础知识来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怎么办?不是棘手的问题先放一放,记好笔记,下班后通过向同行多方请教,问题一般也能迎刃而解。在这期间,他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的不足,特别是在机电一体化日益普及的缝制行业,知识的储备和更新是每个技术研发人员必须具备的技能,为此,他也积极寻求改变,自我提升。
2016年,史科峰深感行业自动化、智能化快速发展对新知识的迫切需求,他决定利用业余时间再次回到母校,专修自动化专业。在即将毕业的时候,他又开始计划备考浙大研究生,因为在他看来,学习是永不折旧的投资。
多年来,他对缝机研发也有了自己的认识,“民营企业快节奏的经营理念,要求‘短、平、快’,开发时间要短,质量要稳,投放市场要快,因此,没有成熟的设计思路,不要轻易草率的安排设计任务,等方案论证可行后,按照设计理念,着手实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不熟悉的产品开发,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否则事倍功半。”此外,作为研发部门负责人,他深知研发过程的艰辛,更懂得研发人员的需求,他尽最大能力帮助员工做到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带领部门通力合作。
年初以来,宝宇公司调整产品格局,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一边促销老款一边苦于创新,日夜兼程,不断研发调试,在研发部门的努力之下,新款单步进电脑车即将问世。史科峰说作为研发人员,从跟随模仿式的产品开发,到真正的创新式研发,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技术功底,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抓住本质解决问题,才是研发人员真正的能力体现。
他还特意提到有幸参加第二次青年人才培训班的经历,通过老师专家的悉心指导,学习行业新技术、新模式,新思维,让他对缝制设备的机构原理、服装工艺流程有了更深的认识,给今后的努力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能风雨兼程。科研创新的道路上从来不是一帆风顺,能够一蹴而就。”史科峰这样说。
坚持学习,勇于担当
标准缝纫机菀坪机械有限公司 张旭亮
在工作中,张旭亮尽职尽责,勇于创新,深入了解缝制技术工艺,一直秉承着机型开发结合缝制工艺切实使用的开发思路,对每一台样机都亲力亲为组装,调试,第一时间了解开发不足与改进细节。
张旭亮申报及掌握了多项缝制技术专利,不断地在自己的岗位上锻炼自己,充实自己。在2017年被公司派往德国标准威腾公司期间,张旭亮协同威腾技术人员进行了新机型的研发学习工作。在此过程中,对缝制机械有了全新的发现与认识,也产生了对缝制技术研究更加浓烈的兴趣与好奇。在认真负责日常的技术开发工作的同时,也会不断补充、完善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缝制技术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其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得到公司领导认可。他参加了第二期中国缝制机械行业青年科技人才培训,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缝制机械专业技术知识的深入学习,从很多缝制机械行业老前辈那收获良多,并且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优秀学员”称号,从而更加明确了作为新一代缝制人的责任与担当。
工作期间张旭亮多次获得优秀先进个人奖,发明专利2项,发表技术论文3篇。当前突发的冠状肺炎疫情期间发生以来,每天工作满负荷运转,积极投入到德国新款机型的研发中,目前开始完善机械缝制性能测试。他不等不靠,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发挥主观能动性 ,以积极的实际行动彰显标准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通过青年人才培训班提升学习,张旭亮深刻的感悟到,要进一步增强自力更生的热情,技术制高点将成为大国间较量的重要砝码。“下一步将从深处发力,对设计工作提供更为规范化要求,让必备知识得到巩固,为日后设计工作提供必要知识支撑,勇于创新保证新技术在新产品中运用,对缝纫机品质有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