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中小型缝制设备企业的抉择
5月9日,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响应调整为三级响应。历经100多天的防疫之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场疫情的影响远未结束。随着海外疫情的蔓延,各种制造业订单纷纷取消或延期。东莞制造业面临着又一轮的考验。对于缝制设备企业来说,往年春季是旺季,失去这个旺季将对企业带来很大的影响。企业如何渡过这个难关?现阶段如何解决生存下去的问题?记者走访了东莞的缝制设备企业,了解他们如何在疫情下带领企业走出困境。
5月,广东已进入了炎热的夏季。记者来到东莞走访企业。随着疫情在全球各地的蔓延,海外定单的取消令很多制造业工厂不得不进行裁员或者给员工放几个月的长假。昔日繁华热闹、车水马龙的城中村工厂、制造业重镇,现在变得格外安静。
增加生产防护用品生产设备
记者来到东莞参观的第一家企业是东莞市汇百川制衣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业生产服装整烫设备及服装自动化设备的公司。汇百川公司的大堂,摆放着一批用保鲜膜包好的设备,这批货是年前接到的订单,本来准备在年后即可交货,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切都按下了暂停键,现在只能等待疫情结束后才进一步处理。
为了企业的正常运营,汇百川公司负责人杨总决定立项生产防护用品设备,他和几个合伙人在技术、销售、采购等方面分工合作,在大家齐心协力下,第一代口罩机很快研发生产出来了,通过实际生产应用的所得数据,不断对一代产品调整升级,推出了更为先进稳定的二代产品,赶上了口罩需求的风口。口罩机及其他防护用品生产设备项目可以让汇百川公司的经营压力在这个疫情期间得到一定的缓解。
杨总也很清楚地知道,做防护用品生产设备只能是一个疫情期间过渡性的项目,自己的主业还是做整烫及服装自动化设备,这才是他的专长和优势。疫情爆发以来,仅东莞地区就有上百家的企业转型做口罩机设备。随着市场的饱和,口罩机的风口不再,过剩的产能将引发新的问题。杨总表示,目前公司的口罩机存货不多,所以不担心形成产品积压的问题。
修炼内功,完善企业管理
除了汇百川公司这样增加防护用品设备项目的企业,一部分在这次疫情下是没有增加生产防护用品生产设备的企业,他们是如何渡过疫情的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到另外一家企业——东莞市赐鸿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这家企业是专门生产自动化的缝纫设备,他的负责人也姓杨。春节前赐鸿公司本来有两百多万的订单,因为疫情的缘故也只能暂停。
雪上加霜的是,面对疫情其他房东纷纷减租,但这家企业的房东却表示要加租!这个位于二楼无电梯的厂房本来就不利于进出货品的装卸。杨总趁着疫情期间生产不忙这个契机选择搬迁,并很快在厂附近物色到了一家在一楼的空置厂房,租金比原厂房低、交通便利、货物装卸也更为方便。新厂区租下来进行简单装修之后迅速完成了搬迁事宜,并根据自身产品所需的工艺流程进行更合理的厂房规划,用更科学的生产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此外,杨总利用这段时间对现有产品进行升级改良及新产品的研发,丰富产品深度和层次。接下来,杨总计划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储备技术力量。对于自动化设备生产企业来说,技术人才是宝贵的财富。在一片裁员潮中,杨总逆风而行,不断完善企业人员结构。
杨总表示,过去几年,赐鸿公司一直在快速发展,很多东西都平常没有时间整理。有时候,缓一缓也是好事。趁现在不算太忙的时候刚好可以有时间为企业调整及完善自身,不为是一种蛰伏之道。“命运让你蛰伏你就蛰伏,退回山洞修炼武功”。待疫情过去后,才可以更从容地应对经济复苏带来的机会。
此次走访的两家企业都属于非标定制自动化设备,他们在疫情期间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应对措施。他们疫情下的抉择就像是行业企业的一个缩影。目前的形势对企业来说,不管是增加生产防护设备项目或者是优化企业管理和产品,都是在储备竞争力,在固定性和灵活性中找到平衡,优化整合资源,降低运营成本,将帮助企业增加竞争力,渡过此次疫情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