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机青年企业家:翔科梅红
2007年我创立了浙江翔科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创立翔科之初,我们只想着在竞争中生存下来,早期的翔科无论是资金还是人脉方面都很欠缺,2008年又遭遇金融危机,当时没有品牌的影响力,产品也比较单一,这些困难摆在翔科面前,促使我们另辟蹊径,专攻包绷产品,在夹缝中求生存。
我是技术出身,对技术比较痴迷,对探寻和满足用户的需求有浓厚兴趣。这是翔科的创新来源,也是公司的优势。随着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利润率持续下降,自己的产品没有卖点的时候很难站住脚,所以研发是翔科发展的重中之重。
我和团队走访了很多服装工厂,了解服装工厂的短板和需求,在为服装工厂定制解决方案之后开始积累越来越多的经验,翔科就越做越好。当然与客户沟通、渠道建设方面也很重要,公司要全面发展才能健康成长。翔科的产品做出来之后,在市场上很快得到经销商、服装工厂的认可,打响了品牌知名度。
2012年我们强调在品质之外要有自己的特色——重视研发。在研发方面下定决心之后,我们认为缝纫机不仅仅应该是现在的样子,我们有能力、有梦想让缝纫机发生更大的变化,更加智能化。
干一行爱一行,与缝纫机结缘后我就一直在这个行业探索、深挖。人们任何时候都需要缝制设备,但是要求会越来越高。以前人们对服装的要求是有衣服穿就可以了,现在是不仅要有得穿,而且要穿起来又好看又舒适,这就对缝纫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缝纫机的竞争会更加白热化,资金、品牌、产品方面都有一定的实力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现在大家都在说自动化、智能化,这固然是大势所趋,但单机做好了才是自动化的基础。就目前而言,大型的服装工厂对自动化的诉求更强烈,中小型服装厂更追求单机的稳定性。
当然,单机也在往半自动化方向发展,在特殊需求方面进行提升,让单机更具有竞争力是单机的发展趋势。早期大家都是模仿国外,现在大家都有了自己的专利技术,研发才是出路,才能抢占先机。
清晰自己的目标,找准自己的定位,企业才能健康发展;不给自己设限,研发才能充满活力。撇开外观专利不谈,我们的实用新型技术专利和发明专利已经达到了 100多项,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决策者的心态决定管理的层次,比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督查组表示翔科的人员到岗率很高,而实际上翔科的员工90%都是外地员工。让员工用主人翁的心态去参与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翔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公司的高管买房、买车都有补助。
决策者的思维深度决定公司发展的高度,翔科每一年产能都要求比上一年增长40%至 60%,翔科将在产品线上进行更大的投入,我们在接下来的创业过程中会越来越好,产品会越来越有竞争力。
除此之外,随着国外客户对翔科这个企业和产品的认可,翔科在 2020年扩大海外市场也是势在必行。翔科的口号“去创造 不跟随”也是我个人的信念,重研发的同时,狠抓质量。为了把控品质,公司在 2014年投入加工中心自己加工机壳,之后翔科几乎每年都有重大的变化。
让翔科的产品真正在国际上崭露头角,让一些知名的、大型的服装工厂真正认可我们,这是翔科的目标,当然这条路还很长,但无远弗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