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快报】创新求变,直面挑战
自2月下旬开始,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以及企业复工复产的有效推进,全行业产能得到较快恢复,出口订单明显增多。但受供应链及下游行业复工迟缓、交通物流不畅等影响,一季度行业主要运行指标均呈负增长态势,经济运行压力持续增大。
我们来看一季度的数据快报和分析解读。
1. 生产同比下降
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在春节后的复工复产时间较往年推迟约15-20天,截止至4月初,行业复工率达到94.9%,人员返岗率达到90%,产能恢复至75%。
由于复产时间推迟和产能恢复较慢,导致一季度行业生产呈现两位数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缝制机械行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累计工业增加值增速-31.5%,较1-2月降幅收窄10.6个百分点,但远低于国家工业-8.4%的均值。
2. 内销出口下滑
自疫情爆发以来,行业内外销需求相继呈现紧缩态势,行业销售同比大幅下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缝制机械行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累计营业收入52.8亿元,同比下降26.43%。
受此影响,一季度我国缝制机械内销市场需求不振,销售同比大幅下滑,据协会统计和测算,一季度行业百家骨干整机生产企业内销额同比下降41.69%,初步估计全行业内销额同比降幅超过50%。另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累计进口工业缝纫机1.18万台,进口额2112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7.10%和33.74%。
出口方面,春节后受复工慢、产能不足、物流受阻等因素影响,行业出口较去年同期明显下滑。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出口缝制机械产品4.79亿美元,同比下降12.87%,各大类产品出口全线下滑。其中,工业缝纫机出口79.7万台,出口额2.55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0.22%和8.72%。
一季度末,受国外疫情快速蔓延影响,国外需求开始陷入观望,部分国家因封城、物流停滞等导致订单取消,据协会3月底开展的行业问卷调研结果显示,有近82%的受访企业表示开始有因疫情影响而导致的国外订单取消现象,行业出口压力陡增。
3. 运行质效下降
在复工复产延缓、产销大幅下滑的影响下,一季度缝机企业收入和利润大幅萎缩。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一季度行业233家规模以上缝机生产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2.77亿元,同比减少26.43%;实现利润总额1.56亿元,同比减少64.18%;营业收入利润率仅为2.95%,同比下降51.31%,低于同期全国规上工业企业3.94%的均值。一季度缝机企业资金回笼减缓,成本支出负担沉重,经营压力持续提升,行业运行质量下降。
4. 缝企抢抓机遇,创新求变
面对疫情对产业发展带来影响和变革,为缓解国家口罩、防护服等抗疫物资极度紧缺的状况,我行业如上工申贝、标准、汇宝、迈邦、琼派瑞特、澳拓美盛、中缝重工等骨干企业,在春节期间克服重重困难陆续提前开工复产,灵活调整,充分发挥产能、技术和生产优势,研制口罩机、热风机等重点防疫装备,快速实现量产并投入市场,在支持国家乃至全球抗击新冠疫情事业的同时,实现了企业稳健经营和发展。
一批骨干企业则选择聚焦强化缝制设备主业,积极化危为机,充分利用疫情下产销放缓契机,加大补短板、练内功,在科技创新、质量提升、人员培训、营销模式升级以及扩大内需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加快高质量发展。
在这场疫情战役中,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响应中央号召,通过积极努力和创新求变,展现出强大发展韧劲和可持续发展潜力,为支持国家“六稳”、“六保”和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