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中觅机、变中开局——行业现状扫描(国内市场篇)
为进一步了解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协会以各主要区域重点商贸企业为样本展开调研。从整体反馈情况看,存量博弈将成为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缝制机械国内市场主流走势,预计下半年设备整体销售有望实现稳中渐升。
谁在买?
据整机企业反馈,进入7月后,国内订单总量有回升态势。那么,这些订单来自哪里,谁在购买缝制设备?
从设备应用领域看,服装企业贡献了绝大部分购买力,部分箱包、鞋帽、家纺产业集群也出现了一定量的零散性需求。
从用户属性看,大型用户企业设备采购量少,中小型用户成为购买主力军。据福建宏运总经理林美娜介绍,大企业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设备采购等支出收紧;中小微用户企业,充分发挥“船小好调头”优势,采购的机型种类、数量快速上升。这一情况也得到了多数受访经销商的认同。
从订单属性看,狱办企业及扶贫类、定点类、院校类等政府集中采购的需求,在设备销售额中占很大比重。尤其是山西、陕西市场,三分之二的销售来自于此。据受访经销商反馈,部分区域下半年仍将有部分需求将进行招标释放。
分区域看,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服装、鞋帽、家纺等终端需求缓慢复苏,不同程度上拉动设备销售。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北、河南、新疆、山西、陕西、四川、广西、安徽、湖北及东北地区等主要市场均有所恢复,并呈现东南沿海地区恢复程度普遍高于内陆及中西部地区的趋势。
但受洪涝影响,部分重点地区市场的恢复受到一定阻滞。尤其是上升势头最为强劲的新疆市场,因新冠疫情波动,目前乌鲁木齐及周边市场下游经营活动完全停滞,并影响到全省物流,保守估计要到四季度才能出现起色。
买什么?
产业周期叠加疫情影响,国内缝制设备市场在触底后出现反弹。那么,哪些设备更能刺激用户企业的购买欲,成为打开市场空间的利器?
7月以来,电脑平缝机、包缝机、绷缝机等常规机种,仍占据需求主流位置。在各整机品牌陆续开展体验机、扫街、以旧换新等各类促销活动的带动下,经由区域经销商配合,对市场需求的深耕和开拓效果渐现。“但锁钉套等设备的需求并不活跃,还停留在相对低迷的状态。自动化类设备实际成交情况不乐观”。
“模板机上量明显,而且是快速铺开”,武汉经销商周文博表示,6月底至今,因量小款多的欧美冬装订单显著增加,带动模板机需求快速上涨。江苏、福建、浙江等区域,模板机销售均有所放量。
缝中设备之外,市场需求对裁床、吊挂、流水槽等设备的购买和咨询增多,成交量保持上升势头。“尤其单裁设备、智能流水槽这一类性价比更优、单次投入金额较少的设备,成交占比更多。部分用户还采购了单头绣花设备”。
值得关注的是,综合经销商反馈,二手设备市场表现略好于新机。
4月底5月初,一批中小用户企业倒闭转产,产生了大量二手设备。“这些设备大多采购于2018年左右,设备性能并无明显差别,用户购买时很多会主动询价甚至指定二手设备,”多位经销商表示,在用户出于价格因素主动购买之外,二手设备的火爆还存在另一层面的原因:“为抢夺市场份额,原本就薄弱的利润空间被持续挤压,延长款期成为促成销售的基本条件,这就造成资金压力及风险骤增。为了快速回笼资金、减小风险,很多经销商更愿意销售二手设备。”
此外,设备租赁也瓜分了部分市场份额。祥兴负责人梁俊杰表示,“特种机、专机类设备,对于中小用户企业来说,单台设备价格较高,进口品牌的价格更是难以承受。为保障生产品质和效率,用户更愿意接受设备租赁的形式。”
下半年展望
从内需市场看,直播经济+地摊经济,为服装、鞋帽箱包销售开辟新的渠道,企业库存、外贸滞销等压力得以缓解,有效减小了下游用户企业资金回流压力,延续了生产节奏;转产进行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生产的下游用户企业,绝大多数也已经回归主业。
从外贸市场看,据最新海关数据,6月服装出口情况好转,当月出口额128.7亿美元,较上月扩大近40亿美元,证明外贸型服装用户企业产能进一步恢复。据浙江、安徽等区域的外贸下单第三方负责人介绍,全球疫情期间,国内产业供应链优势和品质、效率优势被放大,海外服装订单采购量逐渐上升。受东南亚、印度等产业转移承接地的疫情影响,部分已不在国内采购的品牌,订单也开始出现回流。
在内需和外贸市场的同步带动下,中小服装生产企业产能恢复产生设备更新需求。据浙江、广东、福建等区域经销商反馈,当地部分中小企业借助直播渠道,推出多款独具设计特色的爆款服饰,实现逆势增长并一度出现供不应求,随后这些企业迅速采购设备扩充了产能。“单笔采购量均在50台设备以上。”
此外,发展势头强劲或订单量充足的中小用户企业,越来越重视设备能够带来的工艺改善、效率提升、品质保障等效果并有所行动——常规产品层面,采购趋势越来越向着品牌化、自动智能化方向靠拢;对铺布机、拉布机、裁床、吊挂、流水槽等缝前缝后设备的关注显著增加,实际采购量逐渐加大。
随着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据经销商预测,下半年设备需求,整体有望呈现稳中渐升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