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论道之二——后疫情时代,“危”还是“机”
上半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下游服装、制鞋等行业消费受阻,需求下滑,库存高企,订单不足,造成缝制设备需求大幅下降。疫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后疫情时代,是“危”还是“机”?
日前,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各副主任委员、行业营销专家,纷纷围绕“稳外贸,扩内需,推动行业市场稳中求进”的主题,分享了企业在疫情期间的调整举措,对后疫情时代,坚定行业发展信心、稳定客户采购需求、维护市场健康有序、促进商贸模式转型探讨了各自的观点。
紧跟市场变化,拓展市场机会
杜时洪 河北蓝天缝制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为了应对挑战,蓝天采取了一些举措:进一步调动业务人员积极性,更主动地与用户接触、服务,拓展市场机会;对人员进行有效组织,通过各种线上手段,增加客户黏性;积极配合整机企业各种活动,拉升销量;积极与行业先进企业多接触,多做一些工作。
从实际来看,我们的举措取得了一定效果,对下游实际需求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掌握,提高了一定市场份额,对本地区的市场把控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也提高了员工应对困难的信心决心。自5月份开始,市场销售层面开始出现增长,并保持至今。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努力,深入思考新的市场变化需求,向同行们多学习,积极跟进新举措,对市场存量方面多作为,推进设备市场的转型升级。
整合优质资源,建设智慧项目
屠叶根 杭州海诚服装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
面对挑战,海诚调整了战略,组织全体员积极应对,通过配合整机企业,学习掌握线上销售技巧,与传统的线下销售结合,实现了市场空间的开拓。此外,为应对疫情,下游防疫物资生产提速,产生了大量的口罩、粘合等设备需求,海诚放弃春节休假,积极参与政府抗疫工作,整合行业优质资源,对接相关企业,在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保证了防护服装的生产,对这部分需求进行了满足,拓展了自身销售范畴和营收。还有近年来,海诚与当地政府和司法系统进行深度合作,深度参与到了智慧工厂、智慧监狱等项目的建设,项目运行的逐步推进,实现了一定的销售延续和增长。
深耕内需市场,挖掘客户资源
林美娜 福建省新宏运衣车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另外一项重要工作是稳定人心,相互促进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无论是企业员工还是客户朋友,在沟通交流方面增强信心,相信在疫情过后,缝纫机主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生存机会,联合大家一起面对暂时的困难,共同渡过疫情艰难时期。
在运营方面围绕以下几点进行深耕:在全球疫情漫延的时候,外贸市场受到很大影响,宏运专注国内市场,扩大内需,一是重点关注国内品牌工厂特别是福建本土品牌的生产发展情况,如以纯、美邦、GXG、海澜之家、李宁等,福建本土品牌在运动方面保有优势,如男装、童装、裤业等,深挖国内市场客户资源。
二是做好专业服务工作。挖掘有信心、有潜力、发展良好的优质客户,走进工厂进行主动服务,致力解决工厂自动化和工艺改造方面的生产需求,帮助用户工厂解决生产困惑,提升产品品质。
三是进行公司内部系列培训,着重互联网知识的培训提升,从销售、传播以及内部的专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开展系列培训,练好内功,为下一波需求的到来做准备。
富山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加大新产品的打造,对现有产品进行优化升级,生产制造车间升级改造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
在危机中,有人看到了“危”,也有人看到了“机”。任何一次危机都是自我发展、自我突破,改变的好机会。我认为,还是要坚定信心,专注本业,做好本业,相信在回潮时将是我们的收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