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青春笔记】陈鹏:看得见的未来让我甘心留下

           编者按:

           高质量发展必定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如何搭建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杰克当下及未来的重要任务,而大学生培养又是杰克完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之一。
     
           过去,杰克花了很多精力在大学生的招聘上,但大学生的留用率并不理想,尤其是生产系统的大学生。在高素质人才越来越重要的急迫阶段,杰克不断反思、总结过去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政策、措施,以最大的努力让杰克成为有利于大学生成长进步、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发展、有益于大学生工作生活的大美之地。
     
           自去年以来,更为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更为有效的一对一师徒制等都在发挥积极的作用,各部门政委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工作生活动态,各部门负责人加强与他们的业务交流沟通等,都给大学生们带去了信心。当然,大学生的成才之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公司的长期投入和培养,更需要大学生的定力和耐力。
     
           从今天开始,我们陆续和大家分享一些优秀大学生在杰克的青春笔记,看看他们是如何调整心态,如何适应企业,如何快速成长的,为今后大学生的留用和成长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陈鹏,作为大学生引进人才,是2019年进入杰克的。
     
           他现在下陈平缝生产技术推进部,主要负责部门工作报告、工资考核汇总、创新汇总、安全生产和车间现场检查等日常工作,有时也跟着厂长杜亚军学习一些精益推进方面的知识。
     
           他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从每一次新的岗位中汲取经验和养分,主动向同事请教一切与生产、技术有关的知识,希望自己能够快速成长起来,早日独挡一面。

           看得见的未来和暖心的细节,使他甘愿留下

           刚到杰克工作时,陈鹏坦言,现实的工作和他毕业时的想象有比较大的差距,他也有过迷茫,有过失落,甚至有过离开的念头,他说,“那时心还没有静下来,虽然公司告诉我们了职业规划,但实际在车间干活时,会接收到一些负面的信息,对公司的规划产生怀疑。“
     
            “春节放假期间,我也想过离开,十年寒窗,最终却在车间干体力活,这么辛苦,甚至比不过那些小学没毕业的老员工,是不是值得?读书的意义在哪里?”陈鹏说,自己最终选择留下,有几方面的综合影响。
     
           陈鹏是陕西汉中人,在西安读的大学,当时一个人从一千多里外的西安飞到台州,正碰上瓢泼大雨,飞机在空中盘旋了半个多小时,才降落机场,人生地不熟的他,内心充满沮丧与惶恐。然而,刚一下飞机,杰克接机的人就联系了他,将他接到了设在台州学院的军训基地,而且准备好了被褥等一切生活用品,顿时就让他有了家的温暖感觉。
     
           这是陈鹏第一次被公司感动。
     
           第二次被公司感动,是在疫情期间。
     
           “因为疫情影响,2月份只上了几天班,但公司发的几乎是全额工资。网上看到很多企业资金困难倒闭,员工失业,公司和他们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陈鹏充满着感激,“而且,公司还派大巴将我们从汉中接回来。这让我很感动,感觉公司真的对我们很重视。”
     
           陈鹏说,他本来是打算回公司后做个交接,准备离开的,但是因为公司的这些举措,让他非常感动,“人总要懂得感恩,公司对我这么好,我不能就这么走了,我开始相信公司对我们大学生的规划是真的。”
     
           而让陈鹏更加坚定相信公司的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选择留下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从老家回来后,杜亚军和他的一次面谈。
     
           “回到公司没几天,阿杜找了我,问我是喜欢在车间还是到生产技术部来。”陈鹏说。
     
           阿杜和陈鹏推心置腹地谈了很久,从陈鹏的性格、做事的方式和具备的优势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探讨,指出了车间管理和生产技术两条不同职业通道的发展方向,并把最终的选择权交给陈鹏。
     
          陈鹏根本没有想到,原来以为要两三年后才能实现的职业通道选择机会,忽然就降临了。这更坚定了他留下的决心。
     
           所有的艰苦磨炼,都是最好的财富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在选择进生产技术推进部之前,陈鹏已经在车间锻炼了半年多,经历了线上工艺学习、流动代工、管理带线学习等不同阶段的磨炼,学到了很多东西。
     
           “别人都是一道工序学两三天就到下一道工序,我的师傅和他们不一样,要求我每道工序学一个星期,把这一道工序的知识完全吃透才去下一道工序学习,这样的好处就是我对每道工序的装配方法和工艺要求记忆非常深刻,理解了为什么要这么装,而不是那么装。”陈鹏对带他的师傅方超很认同,觉得他的方法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帮助很大。
     
           由于刚到车间,作为一个新手,哪怕对工艺等产品理论知识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但实际操作中,陈鹏还是经常出错。

           在线上工艺学习阶段,装电机转子的时候,师傅特地告诫陈鹏要小心,容易刮伤手,但陈鹏没有特别在意,最终还是刮掉了一块皮,以疼痛换来了一次经验和教训。
     
           又比如,倒送料轴中套敲反、回油孔位置敲偏等问题,也经常会发生。
     
           “幸好,师傅对我很用心,出了错误,他也不骂我,而是很细心地教我应该怎么做,要注意哪些细节。即使如此,我也付出了很多学费,才慢慢适应了这段学习的日子。”陈鹏说。
     
           在三个月里,陈鹏每周学习一道工序,并将每道工序的工艺要求和自互检要求抄下来,一有空就去记,去背,最后通过相应的考试。三个月后,陈鹏对缝纫机的性能以及装配工艺有了初步的了解。
     
           “最难熬的是流动代工阶段,很多小伙伴就是在这个阶段放弃,然后离开。”陈鹏想起流动代工的那段日子,很是感慨。
     
           前三个月的线上学习,大学生们虽然对工艺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学会了装配的基础技能,但依然只是局限于“会装”,想要跟上生产线的节奏,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陈鹏在刚开始代工挑线杆、连杆、试车的时候,由于技术不够熟练,速度不够快,经常出现压机,导致流水线无法按正常水平生产。
     
           但是,陈鹏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劲,虽然身边的小伙伴因为各种原因在这个时候放弃而离开,但他却不肯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一走了之。为了不影响生产任务,陈鹏下班后会以最快的速度吃好饭,然后就回到线上继续干,以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弥补经验和速度的不足。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磨炼,陈鹏的装配水平越来越高,慢慢地能勉强跟上生产线的节奏。
         
           “在不断的犯错和改进中,我的装配速度和能力都有所提升,除此之外,这个阶段也学会了在装配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并懂得如何去修、去处理。虽然这个阶段最难熬,但却学到了最实用的技能。”陈鹏回忆道。
     
           熟悉了装配工艺,又经过线上实践的磨炼之后,陈鹏进入了管理带线学习阶段。这个阶段,体力活相对轻松一些,但与人打交道却多了起来,对整条线的统筹考虑也进入了日常的工作范围。
     
           陈鹏每天跟着组长学习线上的日常管理事务,包括早会、开票、工单查询、看板、组长品标、关键质控点的检查、修理返修机、装配过程问题分析、员工考核计算、月底领物资和盘点等等。
     
           “没有学习管理之前,根本没想到一个组长要管这么多东西,现在我才知道,当一个组长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班组是公司的最小单元,只有班组管理好了,公司才能更健康发展。”陈鹏深有感触。

           经过一年的学习和磨炼,更在犯错和改进中持续成长,如今的陈鹏,已经逐渐适应了车间的工作。不管是心态还是能力,与一年前大学刚毕业时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蜕变,如今的他,对自己是有信心的,对公司也是有信心的,对未来更是充满期待。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