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智能制造看江苏——江苏缝制机械产业整体情况

           江苏省缝制设备行业协会秘书长李树生,在江苏缝制机械行业默默耕耘数十年,对江苏缝制机械行业的感情很深,对江苏缝制机械行业中有特色的企业如数家珍。

           用一句话总结江苏省缝制机械行业及其行业企业的特色时,他脱口而出:“智能制造看江苏。”

           为什么是“智能制造看江苏”?
           这也许要从“苏商”的文化说起。苏商有着悠久的历史、辉煌的过去。近代苏商“实业富国、产业报国”的文化绵延百年,集中体现了这个商帮“爱国尚德、尊商惠民、开放包容和务实创新”的精神。
           这种苏商的精神也集中反映在了江苏省缝制机械行业的这些江苏企业家身上,他们普遍具有默默耕耘的态度、务实创新的作风。

           他们并不十分注重眼前利益,而是更看重长远利益,他们的格局普遍较高,也更有耐心,愿意为未来的缝制机械行业智能制造做好长远的布局和打算,并已经初步形成智能制造的格局。

           所以,未来的智能制造看江苏,江苏的智能制造发展会在江苏省缝制机械行业的这些苏商们的共同努力下,生根、开花、结果。


      1  
    生产和商贸 双管齐下

           江苏缝制机械行业的企业主要分为两大类 :生产企业、商贸企业。江苏的绝大多数生产企业专注于细分领域,致力于在一个细分领域内做出精品、做出特色,注重小而美,例如:江苏飞虎,南通明兴科技,徐州新沂鹏立,常熟百联、苏州TPET等;而江苏的绝大多数商贸企业,拥有快速响应和整合的能力,致力于为下游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与服装企业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例如南京裁圣、江苏苏诚等。

           近年来,江苏的缝制机械行业内,涌现了一批智能制造的模范企业,如常州IMB、江苏志远、苏州翰德利、苏州TPET、苏州澳拓美盛等;涌现了一批为服装企业提供整体规划的转型成功的商贸企业,如常州祥泰、江苏斯维曼、江苏吉贸等。

           涌现了一批销售重点下移、用网格化根植于乡镇的全方位布局并取得了优秀业绩的区域品牌销售龙头企业,如吴桥平的南通杰克,在南通市拥有七家直营店及七十个二级经销商,在杰克的全国经销商中销售额排名前三,另外还有扬州德诚的网格化销售也做得非常成功。

           涌现了一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主动作为的优秀企业,如苏州澳拓美盛、南通明兴科技、江苏万工、常州万事达、吴江标准菀坪、苏州翰德利、常州工缝、苏州志诚等。

           苏州澳拓美盛是江苏省内第一个向政府捐赠全套口罩机技术图纸的企业,得到了政府和行业上下一致的高度好评;南通明兴科技是南通地区第一批把所有的服装订单停工全力配合政府生产防护服的企业,得到了南通市政府的重点表扬;

           江苏万工是最早号召苏州地区有能力的缝制机械企业响应政府号召,着手开发和生产口罩机的企业,万工的号召引起了苏州当地的澳拓美盛和TPET的高度重视,因此他们成为了当地第一批成功研发和生产口罩机的缝制机械行业企业;江苏万工又联合了天津大学和苏州大学合力开发熔喷布设备,以提供抗击疫情所急需的防疫物资生产原料。

           后来常州祥泰、吴江标准菀坪、苏州翰德利、常州工缝等企业也都陆续加入到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生产物资的行列中来,事实证明,他们都是成功的。


      2  
    受疫情冲击 及时调整

           自新冠肺炎疫情今年年初爆发以来,江苏省缝制机械行业的企业绝大部分都受到了疫情的冲击和影响,包括生产企业和商贸企业。江苏省的服装企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巨大,从而导致上游的缝制机械企业也受到巨大影响,再导致更上游的缝制机械零件配套企业受冲击,这是一环套一环的连锁反应。

           “受疫情影响,行业整体市场下滑超过30%,甚至更严重。”李树生忧心忡忡地说。

           相比较而言,江苏省缝制机械行业中的商贸企业受影响的程度略小于生产企业,因为绝大多数的商贸企业都赶上了疫情期间的口罩机、压胶机等防疫物资生产设备的销售高峰时期,敏锐地把握住了特殊时期的市场风口,比如常州祥泰、江苏苏诚、江苏吉贸、南京华台、扬州德诚等有一定规模的经销企业。

           还有一部分智能制造企业在第一时间转型生产口罩机、压胶机等防疫物资生产设备,所以他们受疫情的影响不大,比如苏州澳拓美盛、苏州TPET、苏州翰德利、常州IMB等特色智能制造企业。

           零部件生产企业受疫情的影响相对较大,但也有一些例外,比如江苏万工,在疫情爆发之初就及时地转做熔喷机,后来又研发生产熔喷布,不断地跟着疫情的变化而调整产品结构。

           “假如今年没有疫情影响,我相信江苏的企业不会受到整体市场下滑的冲击,江苏整体的智能制造会进一步得到提高。”李树生万分感慨地说,“从江苏省缝制设备协会的角度来说,我们看到了江苏智能制造的发展势头,愿意尽全力去积极推动江苏智能制造的全面落地。”

           就目前来说,江苏省在智能制造上有所建树的企业比较多,例如南通明兴、江苏志远,他们拥有推动智能制造的实体工厂和实验基地,对智能制造的落地实践做了积极的有益尝试。

           疫情虽然减缓了智能制造的进一步发展,但也让江苏的智能制造企业拥有了涉足防护物资生产设备领域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反应速度,锻炼了企业的技术队伍。

           对于一部分受疫情冲击巨大的江苏缝制机械企业,李树生的建议是:“希望企业保存实力,坚持品牌形象宣传、坚持产品质量管理,疫情终究会过去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只要疫情过去,市场一定会快速恢复和反弹。”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的影响会越来越小,服装行业会迎来市场反弹,服装行业的反弹势必会带动缝制机械行业的复苏。


      3  
    关注小企业 深化服务

           近年来,江苏的许多商贸企业成功转型,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成为江苏缝制机械行业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些较大型的商贸企业,如常州祥泰,由于跟下游的服装企业配合默契,能及时地倾听到服装企业的问题反馈并快速地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由于大部分的规模较大的江苏商贸企业都拥有着快速响应的能力,因此他们的发展是迅速的,他们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由于大部分的江苏商贸企业都把目标客户群体锁定在了30%的大型服装企业身上,导致70%的中小型服装企业普遍缺乏关注。

           事实上,江苏的服装企业大多数都是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对新型服装设备的需求、对新型设备的知识和应用是一个巨大的空缺,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

           李树生介绍说:“我曾经到过江苏的一些中小型服装企业现场参观,他们使用的缝制设备非常老旧,甚至有些小型服装企业至今还是靠手工在折面料,连一些大型服装企业很普遍的智能化设备都没有,更不要讲模板机、花样机、贴袋机等特种机设备。这对于我们江苏智能缝制企业来说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就在于我们的智能缝制设备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坏事就在于我们缝制机械行业对新型的智能化服装设备的知识和应用的宣传和普及力度还不够,还没有深入到最一线和最终端的中小型服装企业,这是我们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江苏缝制设备行业协会一直与江苏省服装协会有着密切的往来和沟通,这不仅仅是因为两者是上下游行业关系,也因为江苏协会多年来根植于缝制机械行业,非常清楚只有多关注用户需求,时刻倾听用户心声,尽全力满足用户需求,才能保证缝制机械行业的活力和生命力,这也是缝制机械行业中绝大多数企业的成功秘决。

           困难也是有的,比如人才的引进和人才队伍的建设。缝制机械行业中的企业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技术人才的竞争。

           行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需要多元化、多样化、经常化,不能仅仅依靠生产企业和商贸企业,还应该依托各地方行业协会,甚至是专门的培训中介机构,这样才能更广泛地传播和普及行业知识。

      4  
    以特色取胜 精耕细作

           江苏缝制机械行业的产业特色可以总结为几大类:
           一类是江苏商贸企业的成功转型,由原来单一的销售型企业转型成为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二类是江苏智能制造企业的持续发力,未来的智能制造看江苏;

           三类是疫情中江苏企业对转型生产防疫用品的反应速度和制造能力,有相当一部分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和商贸企业都快速地在特殊时期内调整了企业的产品结构,转型到防疫物资生产设备的生产、制造和销售中来。
           另外,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江苏地区出现了产品集中生产的现象,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品聚集区域,如厚料缝纫机、照明配电母线槽、自动缝制单元、台板机架、机针、电剪刀、旋梭等生产基地。

           常熟地区拥有二十几家规模较大的台板机架制造商,是台板机架和封包机的主要生产基地;

           扬州地区拥有三到四家月生产能力达十万支旋梭的企业,故而发展成为旋梭生产的主要聚集地;

           江阴地区发展成为以江阴三田为代表的电剪生产集中区;无锡地区发展成为以弘光电气为代表的照明配电母线槽生产集中区;

           海安地区仅一个镇的缝纫线产值就达11亿的规模,因而成为缝纫线的生产基地;

           南通地区原来有大大小小的机针厂三四十家,经过这么多年的大浪淘沙,江苏飞虎针业从众多机针厂中脱颖而出,其生产的自动化程度、现场管理的成熟度和环保设备的到位都为机针品类生产企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其机针产量也占据了国内目前机针生产总量的80%左右,使南通成为重要的机针生产基地。

           吴江则因标准菀坪公司的崛起而造就了名声远扬的厚料缝纫机产业集群,还有后来以TPET和澳拓美盛为代表的自动缝制单元制造基地。
           江苏的商贸企业中,常州祥泰、江苏志远、江苏苏诚、南京华台、南京裁圣、南通僖莱舜、南通杰克、扬州金轮美机、扬州德诚、徐州天慧、常熟凯飞、常熟仕德伟、江苏斯维曼、南通洁王、江苏吉贸等,以整厂规划、专业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为特色,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独树于行业之林。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