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文摘│工匠精神——中国制造品质革命之魂

           工匠精神作为制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造业软实力的核心之一,发挥着重要的隐形力量,它可以潜移默化影响国人的职业素养和不断丰富制造业的文化内涵。

     
           关于工匠精神,很多人往往陷入一个误区,一谈到工匠精神,言必称日德。其实,以精益求精为核心的工匠精神在世界各国文化中都能找到其根源,但各个国家由于自然资源、民族特性、历史文化的不同,形成了本国工匠文化的特征。日本、德国等西方工业强国背后的工匠文化各有特色,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
     
           工匠精神在中国自古有之且底蕴更为深厚,早在《诗经》之中,“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把古代工匠在加工玉石、象牙、骨器时仔细、专注、求精的过程与态度,引喻为君子自我修养。
     
           庄子则用“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等几个小故事,表现出这类角色拥有极致技艺的共同特性和基本属性,并进一步提出了“技进乎道”“以技入道”的观点。
     
           实际上,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正是一代又一代工匠孜孜不倦地追求“技道合一”,把对技艺的浸淫、对作品的虔敬、对人情的体察、对自然的敬畏,以匠心之巧思,倾注于制作过程,才创造出了绚烂辉煌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机器化大生产逐渐代替了手工作坊的生产,存在于许多人儿时记忆里的那些传统手工匠人,虽耳熟能详,却已变成一种美好的回忆,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制造业粗放型发展模式带来了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借着政策的东风,享受着人口的红利,一些企业尝到了甜头,盲目追求规模效应,摊大求全、率性扩张,还有一些企业习惯了走捷径、赚快钱,产品粗制滥造、山寨抄袭,根本无暇潜心提高质量,专心塑造品牌。
     
           与此同时,流水线上的工人们也宛如上了发条的永动机一般,保持着高强度高密度作业,但又很快从一个工厂流向另一工厂,越来越少的人肯花时间和精力去琢磨技术,钻研工艺。于是,精雕细琢、追求完美、耐得住寂寞等“工匠精神”的精髓要义,在“收入”“利润”“效率”“扩张”等现实面前,被很多人束之高阁、抛诸脑后了。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在《专业主义》一书中说:“在21世纪激烈的竞争中,我们无处退缩。个人之间、企业之间、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跨越国界,胜利者与失败者的区分变得更为清晰,唯有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兼备的劳动者,才能在全球化经济社会站稳脚跟。”
           当然,培育“工匠精神”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使之融入每一位中国劳动者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国制造共通的精神理念。我们期盼中国制造在经历了一段躁动的岁月之后,以工匠精神引领的一个追求精益求精、创新发展的新时代尽早来临。

    【本文摘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工匠精神——中国制造品质革命之魂》引言部分】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