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绒子含量不合格的罪魁祸首是充绒机!
“羽绒的绒子含量, 采购时是合格的,充到羽绒服里却不合格了! ”
近年来,接到多家企业反馈此类问题,并请笔者分析问题背后令人费解的原因。排除充绒过程中羽绒被人为换掉,以及充错了羽绒规格,还有一个让人万万没想到的因素——充绒机!
目前羽绒服生产企业,90%以上都用充绒机充绒。充绒机的普及,对提高羽绒服行业充绒效率,改善充绒环境,自然是功不可没的。但充绒机在充绒过程中,却产生了另一个功能——把绒朵里包裹的部分绒丝羽丝分离出来。
按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国家标准生产的羽绒,为满足含绒量的要求,羽绒生产商会将部分绒丝拼堆进羽绒中。以羽绒服市场用量最大的90绒为例,在绒丝拼堆过程中,会导致5%-10%的绒丝羽丝包裹到绒朵中。
采用充绒机充绒时,羽绒会在充绒机储绒箱内持续翻转,因此绒朵内包裹的绒丝羽丝,会部分从绒朵中分离出来;充绒机采用高压气泵吹出羽绒,在高压气流作用下,绒朵内包裹的绒丝羽丝会进一步从绒朵中分离;绒朵中绒丝羽丝经双重分离后,每朵绒的重量随之减少, 羽绒中可检出的绒丝羽丝重量增加,最终绒子含量下降。
根据曾做的充绒前后绒子含量对比实验,采用充绒机充绒后,普通90绒绒子含量会降低1%左右。以羽绒服常用的90绒为例,如果企业采购的羽绒绒子含量为81%,经过充绒机后,绒子含量高概率在80%左右,一旦被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不合格的概率可能高达50%。
那企业如何才能避免以上情形出现呢?
建议企业90绒绒子含量内控标不低于82%,才能应对充绒机对绒子含量的降低效应。
来源 | 羽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