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GEMSY丝攻
全自动电脑多层裁床TX系列
从一家专注运动控制系统研发的软件公司成长发展为专业提供柔性面料智能裁剪设备的供应商。武汉天铭智能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铭)作为我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裁床生产企业,其始终坚持定位中高端市场,走自主研发创新的路线,让人印象深刻。
作为天铭的董事长,杨云辉曾对企业的定位及发展道路公开表示过,“或许这种成长步伐可能会慢一点,但是我相信这样才能行稳致远。”
行稳致远,一步一个脚印。在全缝信息中心对杨云辉的访谈中,无论是谈及产品、技术或者市场,都能感受到天铭这种脚踏实地的作风。
天铭智能董事长杨云辉
天铭根据市场的需求结合自身的定位,先后研发出高端裁床迈威克MenWK,天铭TIMING全自动电脑多层裁床TX、TE、TC系列、单层裁床TMSC系列、全自动伺服铺布机TSK、TSW、TSA系列及铺裁一体机TCS系列等缝前智能裁剪设备。不同的产品系列针对不同需求的客户群体。
超高精度全自动多层电脑裁床迈威克MenWK
据杨云辉介绍,迈威克MenWK主要是针对有超高精度要求和超强度的应用场景的超高端客户工厂。TX系列主要针对有高精度、高强度需求的大型工厂。TE系列主要针对追求超高性价比,希望设备集高性能、高精度、高经济性于一体的中型工厂客户。TC系列主要针对一些中小型企业用户,尤其一些初创企业,满足他们中低价位一个普及性的需求,主要是替代人工裁剪,为提高生产效率赋能。
全自动电脑多层裁床TE系列
可以看出,目前天铭的产品从中高端到低端,基本覆盖了市场不同需求层次的客户。但基于天铭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定位,以及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杨云辉告诉我们,未来TC系列的产品会慢慢减少,集中向中高端产品发力。
谈到自家的核心技术,杨云辉也并不避讳地和我们分享了目前“边走边裁”在天铭产品上的运用情况,以及天铭的“刀智能”和“超冷却”技术在解决裁剪精度和工艺方面的独到之处。
在行业内“边走边裁”这项技术的优势十分突出,一个是节约面料,因为0换床误差连续裁剪;另一个是生产高效。一般具备这一功能的设备也主要应用在有大批量裁剪需求,对品质和效率要求较高的客户工厂。
在杨云辉看来,判断一个智能裁剪设备的技术实力强弱,主要就体现在“边走边裁”上。因为“边走边裁”其实对产品的软件、硬件要求都很高,其难度可想而知。软硬件必须同步匹配,否则很难达到“边走边裁”。另外有效的动态吸附效果也很重要,要保持面料不移动,并且和设备同步运行。
天铭工厂
据杨云辉介绍,天铭通过五轴联动技术达到裁剪和送料同时进行,从而实现“边走边裁”。目前这样的技术不仅配备到天铭的最高性能迈威克系列产品里面,TX、TE产品里面也有。“因为迈威克系列是我们跟德国PROCOM公司合作开发的,通过我们的合作研发,我们也把这款产品的设计理念和思路移植到了TE及TX系列产品上。”
如果说“边走边裁”主要是提高裁剪效率,实现无缝过窗;那天铭的“刀智能”和“超冷却”技术就是为了保证裁剪精度和裁剪工艺。
杨云辉告诉我们,“刀智能”主要是保障裁剪的精度,因为铺得越厚,刀受物理作用偏得越厉害,通过“刀智能”动态纠偏确保裁片上下一致。天铭的刀智能兼具位移式刀智能和应力式刀智能二种模式。
天铭工厂
而“超冷却”是天铭首次提出的冷却概念,主要是针对像羽绒服、冲锋衣等具有热熔性的不透气面料,在裁剪时保证裁剪刀片散热的作用,防止裁刀由于高速往复运动导致温度过高,从而造成裁片上下粘连。
为了解决粘刀问题,天铭研发了三款冷却模式:风冷、水冷和硅油冷却。这三种冷却方式侧重不一样,针对性不一样,主要还是与面料特性和生产工艺有关。“超冷却”采用油气混合双媒介和冷风管结合双刀盘的双通道方式,实现对刀片最大程度的冷却降温,主要应用在易熔面料领域。
除了以上的核心技术,在谈到天铭实现的全球行业最高裁剪高度12厘米时,杨云辉的回答很严谨:“我们最开始是做7厘米,后来我们做到了9厘米,再后来就是12厘米。但并不是所有的面料都可以达到12厘米的裁剪高度,主要是针对绗棉、针织面料可以达到12厘米。像梭织面料、皮革面料比较难裁,这个时候只谈高度,忽略精度就没有意义了。”
为什么天铭能做到呢?杨云辉认为,主要是通过对零配件机械加工的高精度的要求,对生产安装工艺的严格把控,还有天铭的“刀智能”动态补偿加持,所以能够实现最高12厘米的精准裁剪。面对目前内卷的国内市场,天铭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竞争中看到了机遇。
“目前确实国内市场很卷,而且新的竞争者也陆续在加入。像以前很多专职做传统缝制设备的企业在面对同行竞争激烈的时候,也开始开拓一些新的市场,进入自动裁床领域。”杨云辉笑着说道。
2023CISMA展会
但另一方面,在他看来中国人口红利慢慢消失,劳动密集型产业必须通过智能化技术升级来保持它的竞争优势。“目前国内电脑自动裁床的普及率还很低。所以我认为未来一定时间内市场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一大批尚处于人工裁剪的用户及使用低端裁剪设备的用户,都是天铭的潜在用户。”
除了随着产业升级换代带来的潜在用户,杨云辉认为,未来的机会点还在于随着客户裁剪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场会从当前的“百花齐放”进化到两极分化的状态,通过市场占有率、技术壁垒、完整的营销及售后团队构架做区分,最终国内会留存5家左右的主流品牌。“我相信天铭会是其中一家。”
2024江西赣州服博会
此外,天铭也一直坚持国际国内双循环,国内大循环的经营思想,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海外建立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络。“其实我们在海外很早就建立了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络,在东南亚,我们最大的经销商,到今年是合作的第九个年头了。”
目前天铭的产品已经销往全球70多个国家。虽然他们也在积极地拓展海外客户和市场,但杨云辉同时认为,国内的市场订单量其实很大,要牢牢抓住国内市场,“卷的不过是价格和付款方式、付款周期。”当被问到作为深耕智能化裁床领域的中国品牌,天铭未来该怎样保持竞争力和创新。杨云辉表示:“天铭掌握核心科技,这句话喊了十几年,也实实在在做了十几年,未来仍然是公司的主导思想,这是天铭的核心竞争力。天铭从不缺乏创新精神,我们从最初的第一代机型到今天的TX五代机,以及迈威克MK,天铭几乎保持了每两年升级一款新机型的节奏,未来仍会继续向领先的同行学习,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坚持正向研发,引领行业发展。”
客户探访天铭工厂
对于如何看待国内品牌和国际一线品牌的差距,杨云辉认为主要就是两个字,“沉淀”。
“智能制造不可能突然一下子就出成果,毕竟技术需要沉淀,工艺需要沉淀。只有通过强基、积累和沉淀,不断学习和超越。一线品牌具有先发优势,他们走在前面,我们也在快速地追赶。目前他们还是引领行业发展,比如物联网,跟MES系统对接等。但天铭会先把产品设备做好,再往那个方向前进。”
杨云辉告诉我们,目前天铭的研发,一是靠自身的力量;二是和国际上的暂时领先的同行,比如德国的PROCOM公司进行合作研发;三是利用地缘优势,和华中科技大学在机电、数控、激光技术、计算机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脚踏实地,不惧竞争,直面差距,在天铭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那股向上生长的力量和决心。行稳致远,天铭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