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宝石GEMSY工业缝纫机维修部

宝石GEMSY工业缝纫机维修部
位于上海市中山南一路上的国家缝纫机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以下简称国家质检中心)是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缝制设备领域唯一授权的国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授权标准近128条,基本做到缝制设备的整机及零件全覆盖。国家质检中心所出具的真实、客观、准确的质检报告不仅反映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同时也为制修订行业标准,推动缝制设备行业发展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参与质量提升工程  

  为行业标准制修订积累经验       


质检专家、原国家质检中心副主任蔡双全从事缝制设备行业质检工作已有30余年,除了日常的质检工作,他先后参与了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以下简称中缝协)牵头组织的多次产品质量提升工程。蔡双全告诉记者,事实上,目前国内缝制设备企业的产品质量相较于20年前,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据了解,在2000~2005年,行业生产工业缝纫机的企业不断增多,但由于人才缺乏,装备落后,基础薄弱,企业制造手段、生产管理及产品质量均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引导企业重视和推动质量建设,中缝协于2001年至2004年间陆续开展了高速包缝机、平缝机的质量抽查与专项检测,参与的企业数量达到了100余家。到了2010年4月,中缝协正式提出实施行业产品质量提升工程,分三轮进行,一直持续至2018年。第一轮实施周期为2010~2013年,为期4年。

从国家质检中心提供的相关质检报告可以看出,在2004年包缝机行检行评中,受检的63家企业189台样机,有72台113处部位出现渗、漏油现象,占样机总数的38.1%。到了2013年,检测在初始阶段按照相同方法试验,所有样机无一出现渗、漏油现场,经过500小时运行试验,密封性能依然良好。

2003年平缝机行检行评,受检的210台样机中,连续缝纫长度小于30m的仍有88台,占比41.9%。到了2013年,所有受检电脑平缝机样机连续不断线缝纫长度都超过了100m。

“记得2000年左右,中缝协组织过一次质量检测,当时平缝机有个24小时运行试验项目出现了旋梭等零部件咬死的现象,这主要是零部件质量及装配工艺出现了问题。为了提升产品质量,2003-2004年,中缝协要求参加CISMA的企业部分产品(平缝和包缝)必须经由国家质检中心质量检测合格方能参展,彻底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展会。2010年之后,零部件材质、工艺及生产设备均有了提升,产品质量自然也显著提高。应该说,国内不少缝制设备企业还挺重视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蔡双全说。

2021年以来,中缝协又牵头开展了企业标准“领跑者”榜单工作,旨在通过数据比对、量化分析驱动企业进行技术改进升级,以高质量助推行业发展。“根据国家质检中心检测的实测数据可以看出,入选榜单的品牌整体产品实力都很强,产品性能也达到了较高水平。” 国家质检中心测试工程师庄锐说。

除了提供专业的质检报告,国家质检中心也会将检测发现的相关问题,与有质量提升需求的企业进行技术探讨与交流,帮助企业更快提升产品质量。通过多年来参与产品质量提升工程,国家质检中心除了积累了大量的产品质量测试数据,在行业中起到了“扶优抑劣”的作用之外,这些权威性的数据也为行业标准的制修订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截至2024年12月底的数据显示,国家质检中心(统计数据包含其主管单位上海市缝纫机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方正缝制设备质量监督检验站有限公司)参与起草的缝制设备行业国家标准10项(共14项),占比71.4%。其中,主起草国家标准8项,占比62%;参与起草行业标准156项,占比83%(共189项)。其中,主起草行业标准97项,占比51%。在方法标准方面,国家质检中心参与起草了32项(共35项),占比91.4%,主起草29项,占比82.9%。

国家质检中心出具的质量检测报告


  精细化管理  

  助力检测工作提质增效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质检人员日复一日的专注与严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走进国家质检中心电器试验室,安规测试仪、接地电阻测试仪、耐电压测试仪、绝缘电阻测试仪、泄漏电流测试仪等一样样检测设备被整齐地摆放在规定区域,并被贴上标签,方便取用。而在型式试验室的墙上,张贴着试验室检测用缝料管理细则,整个试验室现场整齐有序、运行顺畅。

庄锐告诉记者,由于检测涉及声学、力学、长度、电器安全、EMC(电磁兼容)等诸多领域,所需使用的仪器设备种类繁多,如果能够进行精细化管理,就能助力检测业务提质增效。

现场的精细化管理是第一步,而对于检测数据的精细化统计和处理,也能为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升“添砖加瓦”。庄锐说,“我们倡导检测数据与对应产品形成时间周期上的联动,形成质量改进闭环。比如对某厂家生产周期检测产品的噪声声压值数值,通过统计分析(如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识别数据分布异常(如离群值、偏移趋势),可快速锁定问题环节,帮助企业精准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另外,对于企业而言,产品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也依托于数据管理精细化。比如,通过统计缝纫机与缝速的对应关系,可建立分段控制策略,使设备噪音降低。又如,企业可通过对比设备运行参数与缝制品质量数据的关联性,验证工艺改进效果。

用于测量旋梭尺寸的万能工具显微镜


  加强专业培训  

  提高检测人员专业素养        


外行来看,检测过程无非就是不断做试验,但其实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评估过程。在质量管理中,“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的有效管理,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缺一不可。这其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因此,质检工作除了精细化的现场管理,还需要检测人员拥有专业素养,以及对于检测过程的一丝不苟。主要体现在检测人员对于问题的分析与判断上,包括能够快速、精准识别检测中的异常现象(如数据突变、仪器异常)等,进而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如复测、排查干扰因素等)。

“一名专业、合格的检测人员可将试验重复性误差大幅降低。比如,对于缝纫性能质量的主观判断,如线迹质量判断就非常依赖专业经验,新手误判率较高。”庄锐说。

事实上,近年来国家质检中心非常重视检测人员的专业培训。除了招聘了一批年轻力量,通过“以老带新”的协作形式,促成年轻人快速成长之外,还通过日常工作中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庄锐说,目前的培训更多集中在内部人员对于新产品、新仪器,以及一些常规性的培训内容,希望今后在有条件的前提下,能更多地走出去,加大开展对于上下游企业员工进行检测标准、方法、设备方面讲座的力度,帮助他们提升产品质量意识和检测技能。

用于测量振动试验的振动测量仪


  质检工作数智化升级  

  推动行业更快发展      


随着数智化技术的不断进步,缝制设备质检工作也将迎来新的变革机遇。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会否能为质检工作带来质的飞跃?

在提升产品质量方面,数智化质检的引入,与人工质检相结合的模式能够更精准检测出产品缺陷。比如,人工智能系统能够识别缝纫是否无断针、断线、跳针及浮线等现象,并对潜在的质量问题进行预警;大数据能为质检工作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通过收集、整理、比对及分析这些数据,企业可以深入了解产品质量的变化趋势,找出质量问题的根源所在,为产品研发及生产工艺改进提供有力的依据。

用于测量转速的手持数字转速表


数智化质检虽然存在诸多优势,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或将面临一些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技术难题。目前在一些复杂的质检场景下,数智化质检技术仍存在着检测准确率不高等问题。二是,人才短板。对于质检人员来说,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方法,才能不断适应新的质检流程,但是目前这类既懂业务又懂数智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三是,数据安全。如何保证数智化质检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数据的安全性,这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归根结底,对于缝制设备行业来说,质检工作的数智化升级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协会、企业、质检机构相互协同,才能共同推动行业更快、更好发展。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