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当科研项目迈入“国字号”

 

 

  “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也迎来科技工作的一件大事——自2011年1月起,由行业数家企业参与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隧道式连续大型洗涤机组及高效缝制设备开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1BAF12B00)进入正式实施阶段。这将是行业科研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虽然国家科技部尚未正式与参与该项目实施的各企业签订合同,但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的支持与立项早已在去年9月成为定局。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科研项目首次被冠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名义,对行业尤其是参与该项目的企业而言,既是荣誉又是沉甸甸的责任。

 

    尽管只有数家企业承担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但这是全行业科技开发工作中的大事。缝制设备行业科研项目为何能跻身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该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如何?该项目又将对行业、企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带着这些思考,本刊记者采访了参与该项目实施的相关企业负责人和业内专家。

 

 前因后果

 

    从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于2008年启动项目调研与申请,到“高效缝制设备开发”项目于2009年得到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初步立项,再到项目于2010年10月通过由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论证并正式立项,前后历时近三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是在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的基础上设立的一个专项科技计划,它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重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因此,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科技工作能获得这一支持,值得庆贺和重视。

 

    根据国家科技部发布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隧道式连续大型洗涤机组及高效缝制设备开发”重点项目课题申报指南》的有关说明,该项目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务院《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文件精神,旨在促进洗涤和缝制设备产品的升级换代,有效提高我国洗涤和缝制设备行业的整体水平,推动洗涤和缝制设备行业的节能减排。

 

    行业的科技开发项目之所以能够顺利得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与其以“高效、节能”的研发切入点不无关系。“十一五”期间,围绕科学发展观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启动了“节能减排”专项工作。而在2010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节能”成为最受关注的关键词之一。在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向纵深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效节能缝制设备符合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方向。

 

    立足中国缝制机械行业长远发展,行业、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要项目支持有更现实的考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缝制设备生产国,我国缝制设备的共性与基础性原理研究却很薄弱,尤其是多年来国产缝纫机的共性、关键性技术问题一直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不仅导致国产缝纫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只能采用跟随与模仿的发展模式,也使得当前不少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和市场需求。

 

   随着产业转型与调整幅度的加深,下游产业将对工艺与生产装备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将缝制机械引向新的高度,行业与企业才可能取得长足发展。因此,围绕社会与市场需求,发展先进科技来创新产品、提高产品品质、全面增强设计制造能力是行业企业面对的迫切之事。在国家科技部尚未正式立项之前,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就从行业发展大局出发,以协会先行垫付部分资金和企业自筹部分资金的办法,启动了“高效缝制设备开发”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

 

   行业期望借助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推动我国缝制设备基础性与共性技术研究,建立我国缝制设备产品开发的核心技术体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节能工业缝制机械新产品,赶超国际先进技术,引导行业向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参与企业则期望能够通过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增强企业科技开发能力,以开发出更多先进产品,抢得市场先机。

 

 项目详情

 

    在国家科技部未与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的企业签署正式的合同之前,项目的研究内容与课题开发的基本分工已经落实。整个“隧道式连续大型洗涤机组及高效缝制设备”项目被分为三个课题进行研究。

 

    涉及本行业的课题内容分别是“典型高效节能缝制设备的研发”与“高效节能缝制设备伺服控制系统的研发”,其研究内容将围绕突破高效低扭矩平缝机、高性能电子花样机、高效低扭矩上袖机以及高性能多轴缝纫机伺服控制系统等关键生产技术展开,建设高效缝制设备示范生产线。最终,各个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以产品实物的形式呈现。根据国家科技部给出的实施年限,所有项目自2010年1月正式实施,2013年12月由科技部组织考核,进行项目验收。

 

 

         “标准”电脑平缝机

 

 

    选择高效节能缝制设备及其伺服控制系统作为科研对象,与缝制设备发展方向息息相关。自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德国等就已开始进行高效、节能、环保、自动控制型缝制设备的研究。近年来,直驱化、微油化、低振动、低噪声的高效环保缝制设备更是发展迅猛。所以,该项目以电子、信息技术改进传统缝制机械并拓展其功能为突破点,重点发展集机械、电子、自动控制、通讯网络等高新技术为一体的缝制单元,满足下游产业需求。就研发的具体机种而言,电脑平缝机、电子花样机、电子上袖机位列其中。

 

    具体来看,典型高效节能缝制设备的研发是通过对高效缝纫原理、机构运动原理及试验方法的研究,针对缝制设备质量及可靠性、环保与节能等相关特性,运用模块化、参数化、虚拟化设计技术对传统工业平缝机、传统花样机、高效上袖机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产品综合性能,使所开发的缝纫机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高效节能缝制设备伺服控制系统的研发是围绕制约我国缝制设备电控系统质量及可靠性、节能与环保等性能指标,进行关键基础及共性技术的研究与攻关,开发缝制设备机构运行分析与仿真软件系统、模块化与参数化设计分析软件系统,支持智能化高效节能伺服系统的开发。同时,通过对缝制设备高效运行机理的分析以及计算机控制及驱动等相关技术的研究,重点突破高效伺服控制与多轴联动智能控制技术,开发出标准软硬件接口及灵活定制功能的三轴及三轴以上的多轴缝制设备高效伺服控制系统。

 

 谁在实施

 

    针对项目研究的内容,为了能顺利完成国家科技支持计划重要项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与涉足相关领域并具有一定科技开发实力的业内企业进行了交流,最终确定由标准、中捷、杰克、兴大豪、鲍麦克斯、五八所等六家单位参与实施“高效缝制设备开发”项目。这六家单位将联合部分科研院所组成产学研联盟具体承担相关科研工作。

 

    根据任务分配,“典型高效节能缝制设备的研发”课题由标准作为负责单位与中捷、杰克一起实施,其中标准负责高效低扭矩平缝机子项目的科技攻关,中捷以独立开发高效低扭矩上袖机为主,杰克主攻高性能电子花样机的开发;“高效节能缝制设备伺服控制系统的研发”课题则由兴大豪作为主承担单位联合鲍麦克斯、五八所、中捷、北京科技大学、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组成的产学研团队承担。从分工可以看出,这些企业、院所都在相关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与生产经验,具有承担相应课题的能力与实力。

 

     “杰克”电子花样机

 

    为了参与实施并完成任务,各企业都要投入专门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典型高效缝制设备的研发”课题总的资金需求大约为1 020万元,其中国家专项拨款300万元,企业自筹720万元。标准公司承担的平缝机项目需要在国家专项拨款100万元的基础上,自筹经费约260万元。并且除了依托已经设立的国家级技术中心与行业目前唯一的博士后工作站外,标准还要与西安理工大学联合共建陕西省 “高效节能缝制设备工程技术中心”来专门服务于课题的科技攻关。中捷公司根据项目需要,除需新购置一定的设备、精密仪器外,还要培养与吸收专门的科技人才。

 

    尽管做好了充分准备以承接此次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的实施工作,但当翻阅完国家科技部发布的该项目课题申报材料后,多家参与实施的企业都意识到要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绝非易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的验收考核指标十分细化,对相关产品的技术参数罗列明确,并要求每个课题申请一定数量的发明专利以及实用新型专利。对于首次实施此类项目的企业来说,任务可谓艰巨。一些企业提供的项目实施时间表显示,企业将在未来一年内完成相关产品的设计,次年落实相关零部件与样机试制,最后一年组织用户试用并批量投产。

 

    每一个课题都是攻关项目,并且都是行业目前尚未解决的难题。上袖机课题的难点在于:设计凸轮机构控制内外压脚的上下差动值,在缝纫时使内外压脚产生上下差动的优化,必须引入新的设计理念与思路,规避技术风险。平缝机课题要实现最高转速大于每分钟5 500转、振动位移小于160微米、噪声声压级低于76分贝、空载启动转矩不大于0.3牛米、单台能耗小于每小时0.4千瓦,这需要平衡指标之间出现的矛盾之处,而获得数据的最佳交汇区域并使机器达到指标要求的难度很大。总的来看,各单位目前面临的难题集中在人员、技术以及如何根据需求实现设计想法等方面。

 

    困难虽然存在,但各单位要完成任务却势在必行。由于企业先于项目正式立项就已着手研究工作,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时间的紧迫性。在本刊记者与参与开发的企业交流时,大家都怀有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信心与决心。

 

   实施之外

 

    在六家企业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要项目的实施工作时,如何让全行业关注项目进展情况,其它企业是否应该围绕产业、企业发展方向进行相应的科技攻关与产品开发,是否应该借行业科技项目跻身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的契机,促使行业内有更多企业重视科技开发……这些问题还有待讨论。

 

    相比之下,业内人士可能最关心的是:当共性、关键性技术问题被突破,相应产品问世之后,全行业又如何共享项目研究的成果。因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要企业具体去实施,参与企业需自筹资金投入项目开发,并享有所开发项目的自主知识产权。以产品形式呈现的研究成果也决定了研究成果共享的局限性。尽管这一次行业科技项目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但其研究成果还不能满足行业关于缝纫机共性技术和基础原理研究的整体需求。

 

    通过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的演练,一方面能让国家认识和了解缝制机械行业和缝制设备产品,另一方面能形成骨干企业带动全行业自主创新、科学攻关的良好氛围,当然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将有一批代表国产缝纫机高新技术水平的产品问世。

 

 

上一篇: 市场细分 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下一篇: 辜胜阻:目前民企面临“三荒两高”发展困境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