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ZARA为何屡上黑榜?

 

 

 

 

公司在质可能有所牺牲,否则原料成本增加,肯定会导致价格上涨

 

  对于国内的品牌来讲,应该把Zara请下神坛,告别简单的一味模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

 

  两年7度上黑榜

 

  4月10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公布了北京市场57种休闲裤的比较试验结果,20个样品测试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其中,ZARA、万宝路、暇步士等知名服装品牌上了质量黑榜。

 

  据了解,本次比较试验的样品由北京市消协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从北京各大型商场随机购买,样品涉及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深圳等9个省市54家企业生产或经销的57种休闲裤。

 

  购自西单大悦城、由飒拉商业(北京)有限公司生产或经销、标称产自摩洛哥的ZARA休闲裤样品其纤维含量存在虚标。其中,一款休闲裤面料标称含棉量为75%,羊毛20%,涤纶5%,而实测含棉量为68.2%,羊毛含量10.6%,聚酯纤维也就是涤纶含量15.7%,除此之外还含有4.0%的腈纶和1.5%的粘纤。并存在纤维含量不合格、易掉色等问题。

 

  “通过我们这次检测,有的裤子上面明示是棉偏高,合成纤维偏低,但是实际检测棉偏低,这对于消费者就属于误导。”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实验室技术主任邢云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她告诉记者,这次服装抽检,不仅发现有的生产商在布料上弄虚作假,更严重的是一些品牌服装的安全指标达不到国家强制性标准。

 

  自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ZARA以超速度、多品种少量、制售一体的效率化经营受到白领和时尚人士青睐,不过质量问题始终为人诟病。近年来ZARA屡屡成为各地工商、质检部门不合格产品名单中的“常客”。据不完全统计,自2009年8月至今,ZARA至少7次陷入“质量门”。

 

  据悉,这也是ZARA第三次上北京消协的质量黑榜。2009年12月,北京市消协检测到ZARA一款外套大衣含绒量不合格;2010年底,ZARA一款外套大衣经再次因为存在虚标含绒量的问题被北京市消协点名。

 

  快时尚不是成功法典

 

  扩张太快被业内人士认为是ZARA屡出问题的主要原因。

 

  “价格便宜加上发展速度太快,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质量会降低,而且每个店又开得那么大,市场成本过高,所以公司会压缩成本,包括原料成本以及人力成本。”有业内人士表示。

 

  以ZARA休闲裤中虚标的原料部分来看,目前棉价在3万元/吨左右,羊毛价格则约合9.2万元/吨,而取而代之的腈纶原料价格约为2.6万元/吨,增加最多的涤纶则更便宜,仅为1.39万元/吨左右,就单件来看差别并不大,但累计后,其成本差别就非常显著了。

 

  “ZARA在中国的销售远远超过总部的预期,从2009年开始就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一位业内人士称,2009年上半年ZARA仅在上海就开了4家店面,新开门店接近其2006年2月进入上海3年来的开店总数。从2006年至今,ZARA已经开店75家。

 

  而且,ZARA将继续加速在中国扩张,其母公司Inditex今年3月份宣布,2011年其门店覆盖中国的城市数量将从目前的30个增加到42个。

 

  “竞争使然,快时尚行业正处在跑马圈地的战略布局阶段,ZARA、优衣库等都势必要加快开店步伐。”联纵智达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崔洪波称。优衣库、H&M、ZARA、C&A等国外品牌,今年不约而同地把国际化重心向亚洲转移,并不断加码中国市场,开始布局二三线城市。

 

  ZARA频发质量事件后,开始被外界质疑其海内外质量有别。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ZARA在欧洲大部分都是自建工厂生产,甚至拥有自己的面料厂,但在亚洲地区不可能短时间内快速设立工厂,ZARA开始引入股权合作的OEM工厂。

 

  虽然其强大的优势在于供应链管理,但在亚洲地区扩张速度太快,后台管理可能会跟不上。

 

  “即便照搬欧洲那一套到亚洲地区也需要一定的磨合期,再加上速度、成本等压力,无形中可能会放松一些条件,内控管理水平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该人士称。

 

  另有人认为,出现“虚标门”与ZARA的定位也有关系,“ZARA既想保持年轻时尚又有品质的品牌,但价格定位又不能太高,因为其消费群体面向的大部分是大学生和年轻的上班一族,这样一来公司在质量上可能有所牺牲,不然原料成本肯定要增加,导致价格上涨。”

 

  犯错缘何还如此“潇洒”?

 

  ZARA再陷“质量门”引发了消费者抵触情绪的集中反弹。在我爱打折网记者看到,不少网友都在热议ZARA的“质量门”。

 

  “一流设计,二流价格,三流品质这就是ZARA为了追求速度所要付出的代价。”网友“畹町风景”表示。

 

  此外,还有不少消费者表示ZARA质量“中外有别”。“在巴黎看到的ZARA,质量比国内的好多了”,有网友表示。而某网站针对ZARA“质量门”的调查结果则显示,34.5%的消费者表示,ZARA国内外质量标准有别,国内ZARA产品的质量普遍比国外差。

 

  虽然,质量老出问题,但和以往历次陷入“质量门”一样,ZARA方面依然沉默以对,一直以负责人开会或休假为由拒绝回应媒体的询问,对出现质量问题的产品未给出任何处理意见。

 

  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表示,目前我们不成熟的市场监管体系、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和对洋品牌的监管‘一好百好’的思维惯性,某种程度上助长了跨国公司的违法行为。

 

  从国际大牌一次又一次触及中国标准和法律的底线来看,显然,依照我国现行的法律作出的处罚,还没有给这些财大气粗的跨国公司留下“难忘”的印象。

 

  同时,ZARA目前在国内没有竞争对手,中国消费者对它的热捧使得它完全能按照自己的标准走,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既希望能买国外的大品牌,价格不高还很时尚,因此往往会忽视质量问题,这就是为什么ZARA屡上“黑榜单”,但消费者的热情丝毫不受影响的原因。

 

  崔洪波也认为,质量事件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ZARA正常的销售,“对服装而言,消费者本来就是对质量关注度弱。关心的都是流行时尚、潮流款式等因素,关键是品牌的身份标签和认同感最重要,质量对于服装来讲是一个保障购买因素,非激励购买因素。”

 

  但崔洪波认为,ZARA品牌声誉会因此大大受损。

 

  “最大的影响还是在于品牌声誉上,这个影响短期可能并不会太多,但在竞争态势更激烈的环境下,中长期来看一定会有影响。”崔洪波认为。

 

  不可否定的是,Zara身上确实有着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关于Zara的产品质量、版型设计等问题的争论也一直存在。Zara在中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结为其国际化的品牌背景和差异化的经营模式,对于国内的品牌来讲,应该把Zara请下神坛,告别简单的一味模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设计开发,调整经营策略,脚踏实地,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个性才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王道。

 

 

 

上一篇: 中国织里棉布城6月份服装面料市场前瞻
下一篇: 法国推出光谱服装自动量身系统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