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工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产业
- 走在街头,你会看到身着入时服装的人潮;专卖店里,服装产品琳琅满目;T型台上,时尚衣着款款走来……中国人的服装,正在走向时尚前沿。中国的服装工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产业。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人民的衣被需要,曾是中国服装纺织业最大的课题。在物资短缺时期,人们没有时装的概念,服装就是衣服。1950年,我国的服装产量只有0.56亿件(梭织服装)。经过20多年的努力,1977年全国棉布产量突破100亿米大关。1983年12月,取消布票制度,敞开一切纺织品供应。随后,我国服装业进入了历史上最快的发展时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富裕起来的人们,逐渐萌发了对服饰美的追求。人们在服装的选择上,已经从对质量和花色的挑选,变为对时尚和品牌追求。人们在服装的感受上,也已经从着眼于款式和流行,改变为追求文化底蕴和个性化的审美。服装款式的流行,已经从女装到男装、到童装、到运动装、到休闲装,延伸到每一种装束。服装的用料,已经走过四季,走进没有差别的绿色、生态、功能性。
与此同时,回归自然又是一种现代时尚,民族服装的继承和开发,民族服装与现代的设计理论的结合,给中国时装注入了润养的源头。在去年APEC会议上,“唐装”一经推出,立即风靡华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民族服饰艺术传统的奇葩,轰然绽放,即刻推陈出新,美誉天下。
中国人的服装消费数量逐年增加,如今的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购买1000多万件新衣服,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购买衣着消费支出500元,而1957年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仅254元。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购买衣着消费支出为96元,比1978年(人均支出14.8元)增长了5.6倍。
中国的服装产量居世界首位,国内市场的服装产品极大丰富,已由卖方市场发展为买方市场。据中国服装协会调查,我国现有梭织服装企业4.96万家,从业人员410万人,梭织服装生产能力140亿件,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200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7595亿元,衣着消费额大约占10%。
中国还是一个服装出口大国,2001年服装出口总量为124.94亿件,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总金额为366.56亿美元。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总金额,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额的13.8%,占全球服装出口贸易总额的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