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市场不因“非典”止步(6)
- “五一”黄金周被取消了,商家在纷纷表示支持政府决定的同时,也难以掩盖心中的失望之情。预计本年“五一”旅游收入及其他收入与往年相比直接损失1400亿元,再加上其对经济的间接影响,总损失金额为2100亿元;但这个数字并不意味一次“非典”就能造成整年度经济大滑坡,在中国经济增长率长年稳定在7%强的大局支撑下(近年来,中国一直成为世界经济的一枝独秀,即便是非典已经在中国出现的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长仍达到9.9%,为6年来同期增长最高纪录。),客观上不可能出现直线坠落式的探底情势,主观上大面积的塌方是国家不能容许的,也是入世初中国所不能承受的;一旦发生这种意外,无论是欧洲大陆还是大洋彼岸的美国都逃避不了这场经济大地震,毕竟即使是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市场正在拉动世界经济”,正因如此,《华尔街日报》日前发表了《非典难掩中国经济的光环》,从客观上对中国经济整体态势作了肯定。
受“五一”直接影响最大的是旅游业。在境内,国家提倡就近旅游原则,以此减少“非典”感染;至于出境游,因为存在一进一出两方面的限制,中国每年出境旅游的人数虽然在全部人口中所占比例不高,但绝对数字却与入境旅游的海外人士扯平,换句话说,中国在减少外汇收入的同时,也阻止了逆差的出现;在外贸上,目前严格限制中国公民出入境的100余个国家里,以小国居多,贸易额不大,而与我国经济联系紧密的美国、欧盟诸国以及日本,仅仅增加了登记检查程序而已,即将召开的全球G8峰会,东道国法国总理拉法兰日前已经正式向胡锦涛总书记发出邀请,据悉胡总书记对此非常感兴趣,中国有望历史上第一次以发达国家的身份参加该“富豪俱乐部”,此举有助于在“非典”期间加强与国际经济重势集团的联系,对我国经济无疑是非常有利的。在国际资本领域,许多在华外资企业不仅没有停产撤人,甚至还以各种形式积极支持中国抗击非典的斗争;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市场广阔,需求潜力巨大,经济回旋余地也大,非典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只是暂时的和有限的。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认为造成的损失大部存在于国内市场。从多方面着眼分析,“非典”带来的行业伤害在长期的经济环境中是柔性的,并不一定是消费的绝对减少或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很多行业里,只是使消费行为转换了时间和空间,或者在行业内部发生了趋向灵活的变化,或者在交易方式上作了非常调整,或者在某类消费萎缩的同时新的消费需求应运而生。套用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的“篮子”理论,只是本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鸡蛋逐渐地分放在几个篮子中,无论如何分配,篮子总是中国的,永远不会认新加坡作了主。
旅游业在这段时间内正处于绝对的弱势,由此影响了往年常常由旅游业引发的购物潮流,除了餐饮,受损相对比较大的是各个旅游城市的服装商场和各式卖场,因为大型商场卖场人流比较集中,虽然南方的各大城市香港、广州等地,“非典”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人们对此的顾虑略有减低,但在其它地区主客观原因均在暗示人们“蜗居”,郑州的银基、株州的服装大世界近期打烊时间明显提前。
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因“非典”而被迫取消的仅仅是本因出现的消费浪潮,13亿人的消费欲望暂时被外力所抑制却不可能被阉割,一旦“非典”被攻克,这种外力在瞬间被排除之后,压抑长久了的消费欲望将形成一次总的爆发。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的人均收入在1000美圆左右,在这个消费水平内,世界各国都曾经历了普遍的旅游热潮,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旅游业被誉为21世纪中国的“黄金产业”。“五一”黄金周被取消了,还有“十一”,还有下一个“五一”。一当下一个旅游假期到来,旅游业将引发人民消费欲望的总爆发,对全国各行各业拉动的巨大作用将十倍于平日,是可预期的。服装是人们日常消费品,没有替代品,无论情势如何,均不会改变它的基本属性,因此服装业的相对稳定性较强,未来的消费热潮对其影响可能在短期内效应不如餐饮等行业显著,但这种影响将影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使服装行业长期形成张力,这对于众多服装企业应对国际国内竞争是非常有利的。
另外,正如国家所提倡的那样,在今年“五一”期间,许多人都选择了近处游,旅游消费转换了空间,对于同一部分消费者来说,不同的只是消费场所的区别。同样,服装大型商场消费萎缩却促成了众多个性化的小型商场、专卖店生意的红火。郑州银基附近的“Esprit”、“美特斯·邦威”等以经营中高档服装为主的专卖店,“五一”几天营业额创造了数月来的最高值。
东边不亮西边亮,经济形势也是如此。“非典”本身的确很可怕,但换个角度去看,并不见的压在中国人头顶的都是乌云。(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