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纺织业亡羊补牢为积极做法

        面对非典,既然没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以致纺织行业和企业出现一定损失,那就抓住后非典时期,作出反应,弥补损失。即使是亡羊补牢,也不失为积极的做法。

        有关方面保守预测:根据目前国家对非典的控制趋势,一般情况下,疫情将在两个月之内,也就是7月底得到彻底控制,这意味着中国开始步入后非典时期。有人说,关注后非典时期,犹如亡羊补牢。对此,纺织业界看法如何,纺织行业是否需要关注后非典时期,如何关注?记者为此专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副主任孙淮滨,探讨这一话题。

        亡羊补牢也有意义

        当中国被非典横扫而过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却躲过了此次全球性灾难。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新标准,美国境内的非典病例数从200例减少到36例。作为全球人流、物流最为频繁的国家,美国如何成功避免这场灾难?一个重要原因:在“9·11”事件美国遭受重大损失以后,立即成立了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去年11月26日,中国广东出现全球第一例非典病例,美国就迅速启动了FEMA系统,通过遍布全国各地高度精确的疫情监控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亡羊补牢使遭受“9· 11”事件重创的美国在非典疫情事件成功抽身。孙淮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非典疫情使纺织行业遭受一定损失,也暴露了一些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抓住后非典时期,进行行业结构调整,对于弥补损失,恢复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说,如果我们能够将后非典时期作为调整与发展的契机,把目光放远,从后非典时期看到非典结束,以至于即将到来的后配额时代,彻底冲破传统思维模式,将行业发展真正融入世界竞争,融入国家重大发展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在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产业升级,进一步拓展具有高增长潜力的产业用、家用纺织品领域,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这层意义上讲,亡羊补牢不失为一种良策,而且有可能会使纺织行业获得后非典时期“补牢”,后配额时代受益的意外惊喜。

        后非典时期的纺织

        非典时期,消费等各种需求被强行压缩,但并非消失,市场消费能力依然没有削弱。一旦非典得以控制,消费需求、市场需求将会在短时间内迅速释放,甚至形成井喷效应,对许多服务性行业将形成强烈的反向刺激。孙淮滨分析说,与服务性行业相比,作为制造业的纺织行业在后非典时期的表现,不会十分强烈。纺织业具有制造业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订单,并需要一定的生产流程和周期。这些决定着纺织行业不会像第三产业那样受疫情变化的影响立竿见影,无论是负面影响,还是恢复期。因此,今年二季度纺织行业各项指标完成情况都比较理想,但是纺织业也不会在疫情刚一得到控制就迅速恢复正常,而是需要一个时期,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企业生产流程和订单的周期。另外,就企业内部而言,情况也有所不同。内销与外销在后非典时期也会呈现不同状况,内销恢复较快,而外销则需要流失订单回流的过程。总之,纺织行业的后非典时期以及非典影响结束期,都将与疫情意义上的后非典时期与结束期存在一个滞后的时间差。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